湖南的春节作文5篇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湖南的春节作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湖南的春节作文1
除夕的晚上,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吃着年夜饭。餐桌上的菜可丰盛了呢!有鱼、牛肉、鸭肉、豆腐干……这些菜可是精心准备好的!
吃完年夜饭后,我和哥哥姐姐去买鞭炮喽!我们买了小飞蝶、仙女棒、烟雾弹。我们先玩烟雾弹。用打火机点燃了它的引线,给扔了出去。只见它先眨了眨眼睛,然后就冒出了烟雾。我想:如果在之前我们学校举行的消防演练可以使用这个,那就就太好了!然后我们又玩小飞蝶。点燃了它的尾巴,可能是被烫着了吧?!它马上飞向天空,还转了个弯,美极了!
最后,我们玩起了每年都玩的仙女棒。我们通常都会用仙女棒凭空画出“6”“8”“新年快乐”……因为“6”代表着六六大顺“8”代表着发财“新年快乐”代表着开心吉祥。
这次的除夕之夜令我难忘!
湖南的春节作文2
除夕节,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中国有个传统,在这天晚上一家人要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将近下午五点时,我、奶奶、婶婶开始做饭,我做面皮,奶奶和婶婶包铰子,我们一共做了有大半个钟头吧,终于做完了,奶奶煮铰子,我和弟弟在外边玩。
等奶奶煮好了铰子我们就开饭了,今天我特别高兴,一口气吃了二十多个铰子,连平常只吃七个的小弟弟也吃了十三个呢。我们一边吃铰子,一边说着话,一家人不时开心地笑起来。那天晚上,奶奶还提议让我和弟弟表演节目。弟弟只有三岁多,可是也会唱一些小儿歌,他表演的是歌曲《哈巴狗》。他表演完就该我了,我唱了一首歌,而且还弹着琴,名字叫做《摇篮》。最后,我们全家唱了一首大家最熟悉的歌《新年好》,伴着我们的歌声,新年的钟声也敲响了。
在歌声中,我忽然想到,在除夕夜我们虽然只吃了一顿铰子,毕竟一家人能在一起快快乐乐地,但是还有很多人,由于种.种原因,只能留在遥远的外地,他们多想和家人一起吃到一碗热腾腾的铰子啊。我想,我应该珍惜今天的团圆饭,珍惜家的温暖和美好。
湖南的春节作文3
【琐忆过年】
多年异乡漂泊,最忆是家乡“年”。
我的家乡大丰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是一座苏北小城。这里有本场人和启海人,一般来讲,讲江淮方言的,是本场人;讲吴语的,是启海人。启海人大多是100年前民族企业家张謇创办淮南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时,从南通启东、海门一带移民到大丰沿海滩涂的。
作为本场人,孩提时代的我最期待村里有婚丧嫁娶,这是饱餐一顿的大好机会。本场人有“六大碗”的说法,饱含着主人家对来客们的尊重。过年自然也少不了“六大碗”,而且是天天有“六大碗”。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会腌鱼、晒腊肉、做肉圆。而最让小孩子喜欢的,还是划糕(年糕)。大人们会在秋天将稻草存下,晒干堆在屋后。制作划糕时,这些稻草就会发挥作用。大人们会提前将稻草堆在屋内,以防制作划糕那几天下雨。我和其他小朋友就可以在草上翻滚打闹,这算是我们当时比较有趣的游戏之一了。到了制作划糕的那一天,满屋子的蒸汽,热气腾腾的年糕,还有香喷喷的包子,让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根本都想不起来去草上翻滚,都守在了灶边等着开锅。
本场人的除夕是很有仪式感的。首先,当天中午要祭拜祖先,然后晚上6点多早早吃完晚饭,守在电视机旁等待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接着在夜里11点多,在饭桌摆上冻鱼和大蒜拌卜页等菜,一家人围坐着,道一道对来年的祝福和期许,这在当地叫做“守岁酒”。当主持人道出第一声“新年好”的时候,原本沉寂的乡村瞬间响起爆竹声,天空被烟火点亮。这时,父母会给孩子们红包,叮嘱来年要好好学习,同时将孩子们大年初一要穿的新衣袜准备好。
除夕夜那天,大家一般都睡得很晚,但是丝毫不影响大年初一早早起床。我穿上新衣新袜和新鞋,洗把脸,赶紧拿上一串小鞭炮到门口燃放。噼里啪啦的声音告诉我,属于咱家的新一年开始了。大年初一这天,按照本场人的惯例,一般是不出门拜年的。至亲会聚在一起,男人们嗑着瓜子,女人们在厨房忙碌,孩子们则拿出新年各自收获的玩具开始“比拼”。大年初二,是我记忆中最开心的时刻,因为属于本场人的拜年正式开始了。大人们的摩托车后面普遍有一个行李架,绑上拜年的物品,一家人踏上拜年之旅。那个时候,交通还没有这么便利,有些远在外地的亲人可能就只有过年期间可以见到。趁此机会,我还可以在他们家留宿,父母也不会苛责,可以放肆地玩耍,每顿都有“六大碗”,还可以领红包。
大学毕业后,我到广州参军。10年从军期间,我曾两次回家过年。父母说,家中人少就再也没有制作划糕了,亲戚之间平时走动多,也不拘泥于过年拜年这样的形式。此时,过年成了“家里蹲”,着实让我有些失望。不过,准备新衣新袜新鞋的传统,还保留了下来。
在军营里过年,是非常热闹的。除夕夜,领导们会将站岗的重责扛起来。单身的干部们,会先在中队长家吃一顿年夜饭,然后到其他相熟的已婚干部家里蹭饭。大年初一早上,早早起床,挨家挨户拜年“索要”红包。过年期间,部队里的活动丰富多彩,有游园会、包饺子、唱歌、打篮球等。这期间,干部们也会获得更多外出的机会。不过,这期间的大省城广州,由于很多人返回自己的家乡过年,街头显得相对冷清。
转业后,我在珠海这边,与家人们吃完团圆饭后,会去找伙伴们一起跨年。作为本场人的我,还是十分怀念和父母一起钻在被窝里看央视春晚的除夕夜。我的儿子,也不像我小时候那样期待新年换新衣服了,只是嚷着要去小镇的桥头点燃烟花。
走南闯北的这些年,我总会跟友人聊起各地的年味。有人说这年味越来越淡了,也有人说北方热气腾腾更有年味,还有人说南方五彩缤纷的花市别有风味。所到即所爱,每一个地方都有让人喜爱的年味。日益强盛的中国,吃“六大碗”不一定等过年,制作划糕也不一定要在腊月,换新衣新袜不一定要等大年初一,综艺节目也不只有春节联欢晚会。当然也有没变的,不论相距千里,不管天寒地冻,除夕夜家人喝杯“守岁酒”,大年初一道一声“新年好”,这不就是年味吗?
我的同乡曾说:“我往往看重家庭与来源地文化对我们的作用,但我也深深地感到,是这种有差异的事物打破了自己最亲近事物带给自己的硬壳,孕育了自己的包容心与跨越心,甚至塑造出一个更强大的自我,遇到让自己感兴趣与为之动情的事业目标和人生理想。”我很庆幸,生活在交通如此便利的时代,能够轻而易举地品味各地的年俗。我更为我的孩子感到幸福,历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的中国,必将会赋予他们更多的包容心和跨越心,让他们变得更加强大。
湖南的春节作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千年前,王安石的一首《元日》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新年元日热闹欢快、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时光荏苒,一千年后,春节——这个被称为全球最大盛典的节日则是所有华夏儿女心中最期盼的日子,而回家过年便是春节最温暖的写照。
“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浓烈,没有一种温暖比得上过年回家”,当年节的脚步一步步临近,过年的气氛一天天浓厚,回家过年成为了在外打拼漂泊的游子最自然也最奢侈的念想,而这个念想也让中国人衍生出了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人类迁徙——春运。无论人潮多拥挤、路途多艰辛、旅途多劳累,为了回到温暖的“家”,路上辛苦点又算得了什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异乡人,不论你是求学、是创业、是打工,不论这一年你是成功还是失落,一年到头最期盼、最温暖、最渴求的就是回到家、见到亲人、吃到家乡菜。
小时候还不那么清楚的了解过年到底是什么,只是单纯的期盼着过年,因为过年有好吃的、好玩的,过年有新衣服、新鞋子,甚至连犯错都不会得到过多苛责。记得那个时候一到过年,爸爸总是背着大包小包,扶着晕车的妈妈,抱着同样晕晕乎乎的我去爷爷奶奶家。在村门口一下车,远远地就能看到攥着一把糖、满是笑脸的爷爷,还有在100多米外的家门口等着、望着、守着的小小身影的奶奶,每当这个时候,旅途的劳累、身体的不适、行李的沉重仿佛一下子都消散了。慢慢地,我长大了,去了外地求学、结交了新朋友、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下了可爱的宝宝,回老家的次数慢慢变得少了,但是不论我走得多远,只要过年回去,爷爷依然会攥着一把糖在村口迎接我,奶奶也依然会“傻傻”地在家门口守候,一如小时候一样,那个时候我真正的体会到了为什么“过年”要“回家”。
“最难是别离,难奈别离多。”中国人对于“家”总是比其他国家有更多的眷恋和感怀,它根植于华夏儿女骨子里的基因,那是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是杜甫的“月是故乡圆”,是张九龄的“切切故乡情”,是五千年的文明让“家”有了特殊归属感。而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快速飞驰的交通工具、方便快捷的通讯设施似乎让家的距离缩短了,但是又好像离得更远了。想想你有多久没有吃到妈妈的菜了、有多久没有陪爸爸下过棋了、有多久没有见过发小了、有多久没有和爷爷奶奶唠唠嗑了。长大之后,你总说忙,忙工作、忙社交、忙赚钱,忙到最后连过年都不能回家,但是你有发现妈妈的白发好像比之前更多了吗?你有发现爸爸的后背好像比之前更佝偻了吗?你有发现爷爷奶奶的饭量比之前更少了吗?你要知道,生活没有尽头,我们忙的速度是永远赶不上时光的脚步的,忙虽然无可厚非,但是过年回家比忙更重要。
每一次远行都因想念而启程,每一张车票都因想念而生成,每一趟列车都因想念而存在,春节将至,让我们整理行囊、收拾行装,一起回家,过年!
湖南的春节作文5
在我的记忆中,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每当过节,我们都回去家乡,想着和堂哥、堂姐他们玩鞭炮。
记得过年前,大人们都很忙,要买春联、买菜、肉馅儿等。
在大年三十那天,爸爸让我把春联贴好,然后他来放爆竹。放完炮竹,爸爸让我们出去玩,我和堂姐去了买鞭炮玩,那里的花样可真不少啊!有冲天炮、礼花炮、旋转炮、刺花炮、黑蜘蛛和红蜘蛛炮······
堂姐让我买了刺花炮和冲天炮,我帮堂哥买了冲天炮、黑蜘蛛炮和打炸炮,我给自己选了比较好玩的旋转炮和刺花炮。在回去的路上,我忍不住拿了几个鞭炮扔在地上,鞭炮在地上“噼噼啪啪”的响了起来,我感到好玩极了。到了晚上,我就听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我和堂姐也拿出了早上买的鞭炮,点上火,只听到鞭炮声劈天开地的响了起来,整条村子都回荡着鞭炮的声响。
烟花声真刺耳,我忍不住捂住耳朵。
除夕的夜晚不再是夜晚,空中绚丽多彩!我爱除夕的夜晚,我爱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