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忆的作文范文5篇

尽管现在也有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但大多数人的心里还是固执地认为,不管年味浓也好淡也罢,这个节日还是要最热认真的对待,春节可谓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源泉。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春节回忆的作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春节回忆的作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每逢过年,千家万户便放起了烟花爆竹。此时欢声笑语响彻天际,将新年的气氛烘托得更加热闹和喜庆。

我们萧山人过年,就早早地做起了年糕,这寓意着“年年高’”,有些人还早早的灌好了香肠,晒起了鱼干和腊肉。快接近十二月廿十的时候,奶奶和邻居的一些婆婆们便一起包起了粽子,到了中午的时候,整条小路上飘满了棕香味。想想都要流口水呢。到了农历十二月廿三,便是送灶神的日子,我们在灶神面前放上好酒、好菜。听奶奶说,“灶神”上天要向玉皇大帝汇报我们一家在这一年当中的好坏,让灶神多多保佑我们全家,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一些好话。

到了大年三十,我家便开始了祭祖宗。爸爸烧好了三桌好菜,我和奶奶准备好酒和饭,点上蜡烛和香,向祖宗磕头祈福报平安。就在这天,奶奶说灶神也回来了。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就开始“分岁”了。此时,爷爷奶奶便会给我包一个大大的红包,让我压在枕头底下,寓意着一岁比一岁健康聪明。吃完饭后,爷爷便抱起一箱大烟花,“爷爷去放烟花喽!”我开心极了!看着烟花在空中盛开,仿佛是几只巨大的孔雀开屏一样。过了一会儿,天空变得更热闹了,家家户户都放起了烟花,整个天空如同白昼。到了晚上20点整,春节联欢晚会便开始了,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磕着瓜子有说有笑的看着……

正月初一一大早,妈妈拿出了早准备好的新衣服、新裤子和新鞋子。我高兴坏了,穿着全新的一套衣服,一整天我都不敢弄脏呢!接下来就是每天走亲戚拜年。奶奶老是说过年的时候老年人和小孩最喜欢。说得还真不错,我就是天天盼望着过年呢!

朋友们!我们就是这样过春节的,你们呢?或许你们那边应该更热闹、更喜庆、更有年味吧!

春节回忆的作文2

过年了。

四下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小区的路灯上挂起了红灯笼,铺天盖地的祝福堆满了手机收件箱,鞭炮点燃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我最爱的,却是年年不变的这样一句话——

“看啊,放烟花了!”

妈妈站在阳台上,脸上荡漾着孩童般真挚的欢欣,目光仿佛扎在夜幕中绚丽的烟火上,唇瓣间溢出几声赞叹。

我也忙走上阳台,仰头看向这幅美丽的景象。蓝到发黑的夜空中有几颗明亮的星,伴着跃动的彩色光点,预示着新的一年破晓的光明。五彩斑斓的烟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在抛物线的制高点展示着它傲人的窈窕身姿。月亮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场华丽的走秀,清冷而孤傲,与这耀眼的繁华遥相呼应。风儿在我脸颊划过,我竟也觉得它是带着几分热情的。

我在漫天飞舞的彩色烟火中出神时,忽然觉得身上更加温暖起来。我的身后传来一个带着笑意的声音:“你们娘儿俩,真是一个比一个不知道冷。”

是爸爸。我轻笑起来,将爸爸为我披上的衣服向上拉了拉。一股熟悉而令人安心的温暖,从身体涌向心头。这种温暖有一个神圣的名字,叫做爱。

我默默地将视线移到楼下。街道上的行人都止住了或急迫或落寞的脚步,抬起头,望向夜幕中的烟火。浪迹天涯的游子在烟火的光芒中泪流满面,闲庭信步的路人在烟火的光芒中欢声笑语。我们看着同一片烟火,过着同一个日子,也在这绚丽的烟火中,回味着或享受着同一份爱。

是的,我知道——我们所看到的不止是烟火,我们所经历的不止是新年——而是年年不变的一份爱。

春节回忆的作文3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一天。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平安、万象更新。

在这一天,小孩子、大人们个个都穿起了新衣服。大人们忙着贴红红的对联,忙着做年菜,到处飘着酒肉的香味。小孩子们又吵又闹,欢声笑语,到处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中午,妈妈在桌上摆上了丰盛的菜。有鱼肉、鸡肉、猪肉等许多好吃的让人垂涎欲滴。这一顿团年饭,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聚餐,这一天,无论是在哪里的人,都要赶回来跟亲人团聚,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晚上吃完发后,小孩子们收完压岁钱后,就迫不及待地去玩鞭炮了。在阵阵鞭炮声里,我了解到过年烧鞭炮的来历: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南方有一座山,漫山遍野长满了竹子。山上有一种怪物,名字叫“年”。每到新年临近时,这种怪物就会下山到村子里偷人们的东西吃。凡是与怪物接近过的人不是冷的瑟瑟发抖,就是浑身出汗,难受极了。这样的现象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们的祖先都想着各种办法对付这个怪物。

大家正苦于无法对付这个怪物时,碰到一件意外的事:一次,几个村民到山上砍竹子,肚子饿了,就用几个竹筒煮饭吃,恰好,这时几个怪物下山来觅食,燃烧的竹筒发出“哔哔剥剥”的响声,吓得远处的几个怪物竟不敢走近。有个机灵的村民又在火里添加了不少的竹子,“哔剥”声更响了,吓得怪物拼命往山里逃。人们看到这样的景象,于是总结了经验。从此,每逢过年,人们就要烧竹子来吓跑怪物,以求安宁。

燃放鞭炮的习俗,我国早就有了,到了唐朝,火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用竹筒做鞭炮不大方便,有人想到了火药。他们仿照竹筒的样子,用纸卷成一个个纸筒,把火药放进纸筒一点火,就会发出“嘭啪”的响声,因此,春节放鞭炮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炮竹声中除旧岁”表达了一直以来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幸福安康。

春节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日子,到处张灯结彩、敲锣打鼓,让人流连忘返。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要继承中国的优良传统,把春节的精神发扬得更好!

春节回忆的作文4

【年味记忆】

年味是什么,是一串串印有文化习俗的音符,将其连接起来,就是一首韵味悠长的歌;年味是什么,是生活在外的游子,过年时遥望家乡的乡愁与思念,沉甸甸的,无法忘却又难以割舍;年味是什么,是一坛陈年老酒,时间愈久,愈加甜美醇香;年味是什么,是一段美好的记忆,是珍藏心底的欢乐与幸福……

每个人都有许多过年时的难忘记忆。在村里有句俗话:“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在生活困苦的年代,这种盼望愈发强烈,大人盼望着庄稼长势好,有个好收成,全家人不愁吃,比什么都强。平时生活再怎么苦,到过年的时候,谁家都要想方设法弄些好吃的,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过年总得要犒劳一下,过年时开开心心最重要。

年味是崭新的。新年是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新期盼新愿景,都要以一个新的面貌、新的气象去迎接新年。如果家里实在困难,日子过得再不济,过年时除了弄些好吃的解解馋,大人顾不了,小孩子还是得做身新衣,做双新鞋,图个好兆头。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快乐,大人的心里也会开心起来。

年味是忙碌的。小的时候,家里过年最忙的就是母亲了。母亲操持着全家人的生活,吃喝穿用样样都得操心,事无巨细都得她去张罗,所以母亲不仅劳苦而且劳心。过年有关的所有事,哪一件都少不了她,不论屋里屋外,都会见到母亲那瘦弱而忙碌的身影。

年味是香甜的。以前我家上下七八口人,有时也会有缺衣少食的时候。家里的大人们干的都是体力活,一日三餐根本不够消耗。平时还好说,只要能吃都能拿来垫肚子。过年的时候当然不能跟平时一样,各种美食佳肴,都要想方设法弄来。不论荤的素的香的甜的,家里的坛坛罐罐都要装得满满当当,除了家人吃,还要招待客人。正月里亲朋好友来做客,摆上一桌家常菜招待他们,就是对客人最热情的迎接。

年味是喜庆的。中国人喜欢热闹,像春节这样的重大节日更少不了。买张红纸请村里的老先生写上一副对联,写上期盼和愿望,只要红彤彤的春联贴在大门上,过年的喜庆气氛立马就有了。在除夕和大年初一再放些鞭炮,红彤彤的鞭炮纸屑飘散一地,这就是过年最热闹、最喜庆的高潮时刻。

每当过年的时候,我时常会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回味那时的年味。总觉得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也许是因为亲戚朋友相聚日少的原因。一年到头平时的日子比儿时过年还要好,天天如同过年一般,心头自然就少了那种感觉吧。

春节回忆的作文5

【腊八节喝腊八粥】

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期待腊八节的到来了。

小时候,每逢腊八节前夕,母亲就开始找食材了。因为那时候家里日子过得十分贫苦,母亲总是要把家里大小不一的盆盆罐罐搜索个遍,再找出各类粗粮,在腊八这一天的早晨,早早起床,慢火熬煮成一大锅黏稠的粥,那就是我们特别爱喝的腊八粥。

虽然那种腊八粥味道比起现在的八宝粥差远了,可在那个食材紧缺的年代,那已经是家里难得的美味了,因为一碗粥里藏了很多好吃的“宝贝”。

每年熬腊八粥时,我们姐弟几个总是等得心焦,一个个急切地趴在灶台边上,轻轻地、满足地闻飘在空气中的粥香,盼着能早点品尝到。

粥终于出锅了,奶奶先盛一小碗,敬献给神堂和祖先;小姑姑走近院中的杏树,也给它“尝”几口;母亲更忙,她要给家里的小狗、小猫、小鸡都喝点腊八粥。

姑姑说:“杏树啊, 吃点腊八粥,来年多结点果子。”我们也说:“杏树啊,吃点腊八粥,来年多结点果子。”我的小脑瓜立刻浮现出树上挂满黄澄澄杏果的景象,不知不觉口里已满是涎水了。

看着小狗、小猫、小鸡们狼吞虎咽地喝腊八粥的情景,我们跟着开心地乐。这一顿饭,即使洒在地上也不会有人责怪的,因为奶奶说,爱热闹的土地公公也是要尝尝腊八粥的。

全家人一边端着粥碗美滋滋地喝着,一边说着:“不要吃多了,腊八粥吃多了,就吃糊涂了。”满院子其乐融融。

如今,家里的生活水平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做腊八粥的食材也更加丰富了,还加入了各种果脯,味道甜美,色彩丰富,营养价值高。喝着这样美味的腊八粥,仍然会怀念儿时的腊八节,那一幕幕与家人共享腊八粥的快乐情景历历在目。

人们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过腊八节体现着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人文精神,更饱含着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期盼。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