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看灯作文5篇
春节首先代表着温暖和亲情,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春节看灯作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春节看灯作文1
新年近了,我们的城市变得喜庆又漂亮。
小区里,树上挂着有一个个红艳艳的灯笼,象征新年我们的生活红红火火;五颜六色的彩旗象征着我们的生活的丰富多彩;橘子树黄澄澄的,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大家会财源滚滚,发大财。
超市商场里买糖果的地方挤满了人,他们正忙着挑选五颜六色的糖果,还要把像“金子”的金灿灿的糖买回家,等着发财,开心果也很受欢迎,因为它象征着我们新的一年会开开心心。
家的大门两侧贴着红色春联,上面写着一些祝福的话。家里的桌子上摆着红色的迎春花,高贵的牡丹花,还有粉红色的桃花和淡黄色的水仙花。桌上摆着各色的糖果,装饰我们的生活甜甜蜜蜜。过年要吃瓜子,因为瓜子代表着我们很有爱心。
过年之前我们也要扫尘,妈妈把被子拿出来了洗了,我就扫地,是因为我们要把不好的赶走。干干净净迎新年。
过年之前大人为小孩子准备了红包,给我们压岁钱,我期待着:红包里有多少钱呢?能收到有多少个红包?妈妈什么时候给我买新衣服?
新年近了我开心的等待着它的来到,我期待着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漂亮新衣服,和小朋友们一起放鞭炮,到别人家拜年做客。
新年近了,我高兴地等待它的来临。
春节看灯作文2
【年:让亲人团聚,让温暖传递】
所有传统节日中,新年,是一家人最期盼的,也是最隆重的节日,也成为我儿时记忆中最美好的回忆。
贴春联 穿新衣 总把新桃换旧符
记忆中的新年,是从祖辈大扫除开始的。爷爷奶奶用扫帚、掸子对家里进行大扫除,并在门上贴上春联、大大的“福”字,这就算是正式拉开序幕了。
小时候,村里没有便利的网上购物,平时若想穿一件新衣服,要么去裁缝店做,要么去城区百货商场购买。所以,能够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是一件多么令人期待的大喜事!每到过年,妈妈总会给我置办一身新衣服,但在大年初一之前,我只能每天去看一眼、摸一下新衣服,天天数着日子,期待着把它穿上身。
舌尖上的美味 把酒话新年
快过年时,爷爷就会拿出家里蒸糕的一套工具。村上会蒸糕手艺的人并不多,所以,邻居们都会请爷爷帮忙制作。就这样,爷爷一蒸笼一蒸笼地做着糕点,而我就蹲在灶前生火,看着美味的糕点出笼,开心得不得了!如今,爷爷已是古稀之年,但是一到过年,爷爷还是会蒸糕,这个仪式从未改变。
除夕之夜,家人欢聚一堂,吃着奶奶烧的家常美味。大人们斟点小酒,话一年来的人和事,小孩子给大人们一一拜年,说上吉祥话,送上祝福语,拿到压岁钱。这幸福温馨的场面不禁让人感慨:在外拼搏再辛苦,这一年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守岁,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仪式。当大年初一零点的钟声响起,每家每户都点燃爆竹,用这种方式喜迎新年的到来。“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包含着大家对于新年的祝福和期盼。
烟花声、爆竹声,不消不散,犹如昨日之声,让我久久沉浸在美好的童年回忆里。如今,我们不需要苦苦等到新年到来之际,才实现这些物质上的愿望。我们可以每天都穿新衣,每天都吃美味的菜肴,但是已找不到儿时的那种期待与兴奋。
新年,就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背井离乡的人们回归故里,陪着父母、陪着长辈,点燃家的温度。于我而言,新年是传承。我们不仅仅为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满足,更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富足。生活需要仪式感,新年更需要仪式感,只有让后辈从小在这种仪式感中成长,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春节看灯作文3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春节看灯作文4
一提起春节,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便浮现在眼前……
“嘭——嘭——”响亮的炮声和孩童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炮声响彻云霄,笑声不绝于缕,成了除夕夜一抹别样的风景。看,孩童们有的捂着耳朵,怯怯地站在远处观看;有的则撸起袖子,小心翼翼地点火;有的抡起手臂,甩着烟花;有的左躲右闪,伶俐地穿梭在烟花爆竹中……一阵鞭炮声过,蓝白色的烟气袅袅腾空,继而渐渐消失在藏蓝色的幕布中。
我摸出竹炮,瞬间点燃,朝哥哥的方向扔去,刚好落在哥哥的脚边,猝不及防的一下,哥哥吓得后退两步,我则躲在黑暗的角落一阵匿笑。哥哥也不甘示弱,拿出一颗“雷王”点燃引线,朝我扔了过来,我则一溜烟儿闪没影了,空留哥哥一阵呼喊。疯玩之后,口袋里的竹炮早已空空,心中却异常满足。
“吃饭啦!”母亲从厨房窗户里探出头来,喊了一嗓子。我们像机器人接到指令一样,一起往家冲。三步并作两步上了楼,打开房门的一刹那,菜香弥散开来,直探鼻孔,冲击着味蕾。我顾不得许多,迫不及待地洗手净面坐在餐桌上。
餐桌旁,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姑姑姑父早已经坐好,我们这群疯小子疯丫头的到来让餐厅更加热闹了,大家挪着凳子,互相让了让,围桌凑在一起,气氛更加温馨。餐桌上的菜肴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都是全家人各自大显身手,齐心协力的结果。我们一边品评大家的拿手菜,一边家长里短的随意聊着天,屋子里弥漫着欢喜的空气。
年夜饭吃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磕头。兄弟姐妹们三三两两地在长辈面前跪下磕头,并送上几句精心准备的祝福语。长辈们则笑逐颜开的示意我们起来,并给每人发一个大红包。我们欢天喜地的接过红包,贼溜溜地窜到一旁打开红包,难以掩饰内心的快乐。数着手中的红票,内心则盘算着何时去买那些心仪已久的物什。
一兜竹炮,一顿年夜饭,一份红包,成为春节的代名词。年年岁岁节相似,相同的是我们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氛围,不同的是祖辈父辈日渐老去的身影和我们难以磨灭的成长印痕……
春节看灯作文5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都忙着装扮新年景象,做着年夜饭,盼望着团团圆圆!
今年的春节,我们家很是跟以往一样,去奉化外婆家过,妈妈说:“现在城市里年味越来越少了,还是农村热闹!”于是我们就在超市采购了一大堆年货,出发回老家。
过了一个半小时,外婆家到了,我下车看到农村的新年气氛真浓啊,家家户户都在装扮,有的在挂灯笼,有的在贴春联,还有的在贴窗花,一片热闹的景象。我提着年货,一进外婆家的门,一阵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是外婆在做过年吃的米馒头啊,太香了,我忍不住的抓起两个就往嘴里塞,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味道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啊!
这时,外公进来跟我说:“我们家的春联还没贴哦,这活就交给你们啦!”于是我跟表弟两人就搬起凳子,拿出春联开工了。我先瞄准位子,做好记号,然后在春联背面涂上浆糊,再按着原先做好的记号贴上去,很快春联就贴好了,看着火红色的春联,我的心情也愉悦起来了,心里念叨:我们家明年也能像火红的春联一样,红红火火!
很快都到了傍晚,妈妈和外婆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年夜饭,我上桌一看,哇塞……太美味了,看得我都眼花缭乱,我笑着调侃外婆,说道:“外婆,我今天就像小皇帝,享受这满汉全席!”大家被我的比喻给逗笑了,在这欢声笑语中,我们大家一起举杯,庆祝新的一年到来,也祝福我们一家幸福、快乐!
团团圆圆的年夜饭结束了,舅舅搬出了各种各样的烟火,我跟表弟都欢呼起来了,纷纷跑到门外,等候烟花绽放。“嘭……”一声巨响,就像一条飞龙冲上天空,一朵极美的礼花绽放开来,把漆黑的夜空照亮了。各种各样的烟花都点燃了,绚丽多彩的烟花将整个夜空描绘成一副美丽的图画,有的像绒球、有的像花朵,有的像小动物,看得我是眼花缭乱。
一阵阵的欢呼声,一句句的祝福声,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春晚,迎接新的一年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