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的春节作文模板5篇
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春节首先代表着温暖和亲情。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兰州的春节作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兰州的春节作文1
【过年 儿时的新衣】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在感觉中已经有些遥远,对于过年穿新衣服更是没有了小时候那急切的期盼。怀念儿时过年,成为增加年味的调剂品,虽然是久远的回忆,现在想起来还是那样鲜活生动。
小时候的过年,除了能吃到平常吃不到的好东西,能收到压岁钱,更重要的是能穿上新衣服。女孩子爱美,在年还没到来的时候,就开始想算着过年自己该穿什么样的衣服,都催促着自家的母亲快去扯布,裁缝那儿快不收衣服了,过年穿不上新衣服可怎么办?
我印象中好像没有那样去催促父亲,到过年时父亲准能给我带回新衣服和我意想不到的好吃的。记得那会儿只要供销社到了新货,只要与我有关的学习用品、吃的、穿的、一些小玩意儿,父亲都给我买,好多东西已经在前些时给我买过了,但还是重复着买,尤其是学习用品。清楚地记得那年供销社回来的年货中有我穿的花尼龙袜,四元钱一双,父亲都给我买,周围簇拥的购年货的婶子大爷们都说,小孩子还买那么贵的。
我九岁那年春节,在快过年的前两天,父亲从乡政府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拉开挂包找新衣服,一看又是学生蓝,左上兜还挂好了明晃晃的两支笔,一支钢笔,不同的是比前两年多了一支红蓝芯圆珠笔,我满脸的高兴劲儿一下就消失了。因为连着两个“年”的新衣服父亲都是让裁缝给我做的学生蓝,一样的蓝上衣、蓝裤子。我好像受了委屈似的说:别的女孩子都是花布衫、花灯芯绒布面料的花鞋,我穿上一身学生蓝再配一双蓝网鞋,跟男孩子似的,不如其她女孩子的新衣服那样花哨和俏美。父亲说:这才有学生样,钢笔能随手拿出来写字,红蓝笔可画图画,要么再给你装支毛笔,过年出去玩看你给谁家写的春联掉了,随手给补一笔方便。父亲这一说让我哈哈地笑起来,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要有学生样。
到了除夕的头天晚上,我就把新衣服拿出来,套在我厚笨的棉袄棉裤上试了试,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感觉有点肥大,便对父亲说,父亲说你长得快,等夏天的时候就不大了。我觉得父亲说得还是对,高兴地把新鞋、新袜叠好摆在枕头边放平,生怕乱放压出褶皱。
想着明天就要过年了,穿上新衣服去和同伴比美,真是高兴啊!想着想着,带着甜甜的笑意进入梦乡。
除夕一大早,我被鞭炮声从睡梦中惊醒,父亲叫我起床去放鞭炮。我穿好新衣服装了一挂鞭炮去找小伙伴玩,在花花绿绿的新衣服中,我那身学生蓝显得神气十足,左上兜的两支笔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晃眼,我打心眼儿里多了一种傲气,是因为兜里的笔,还是那身四个兜的学生蓝,我也不知道。
在鞭炮声和打闹的欢笑声中年三十的白天很快就过去了,等到夜色渐浓,玩了一天的我们各自准备回家,拍拍身上的新衣服,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光亮,摸爬滚打了一天,衣服上斑斑点点沾了许多脏迹和吃东西随手抹的手印。此时,家人唤回家的声音在张灯结彩的冬夜回荡,煤油灯火苗亮起的灯笼在冬夜的黑暗里跳动着,在白雪的映衬下充满了祥和与神秘感,我们便向家的方向飞奔,身后隐隐约约有一种沙沙沙的声音,但不敢扭头看,怕看见鬼。
乡村的除夕夜,守岁叫熬年,据说要是一夜不睡的话,会变得聪明,脑子反应快记忆好。这一夜,感觉到穿着新衣服熬年真是好累。
零点的钟声敲响,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和烟花旺火的燃烧声响彻除夕的夜空,预示着驱散旧年的所有晦气,迎接新年的吉祥,鞭炮声越响亮越吉祥。等这沸腾的烟花爆竹声渐渐远去,我们几个同伴相跟着,迎着有点刺脸的风,去挨家挨户的院里,在铺满炸碎的鞭炮纸堆里捡没有响过的瞎捻炮。一地的碎红弥漫着火药味儿,捡来的花炮筒把新衣服的兜子塞得鼓鼓的。
长大以后,告别了童年,从上学到工作再到成家,一次比一次走得远。对家乡过年的红火场面渐渐地变得遥远而模糊起来,关于新衣的期盼,已积压在记忆的最底层,早已被随时想买就买的现实生活所取代。
今年的春节由于疫情流行,我们只能宅家自乐,回忆儿时过年,如同一条细软柔韧的丝线,穿起萌动的春草、复苏的柳芽,和着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热浪,一路奔涌,迎接盎然春日的到来。
兰州的春节作文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又快长一岁了,也长高了不少。快过年了,我们盼望已久的春节又快到了。
许多同学肯定打算着春节怎么过?想着有新衣服,可以到同学面前炫耀一番;想着爸爸妈妈给了压岁钱,到商店里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想着快点写好作业,跟同学们一起玩耍……而我心中的计划跟一些同学想的差不多,先赶快写好作业,跟好朋友一起打一场痛快的雪仗,对可爱的雪人。
还记得前年,合肥下了好大的雪,雪都堆积如山了。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便出去透透气,突然看到了几位好朋友在玩雪,就跟他们一起打起雪仗来。我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随手拿起一堆雪,搓成球。我慢慢地抬起头,看见了一个目标,便向他砸去,结果我没有打到他,反而被他打个“雪流满面”。还有一次,我和几个好朋友堆雪人,因为那里的雪不够,我便去找雪。一会儿,我回来了,我的手是又“红”又“白”。我找来雪之后,我们又开始堆。堆到傍晚时,还差一点,家长喊我们回家,我们也只好回家。第二天,发现我们堆的雪人已成为“废墟”,希望今年可以把雪人堆好。去年,我在珠海姑姑家过春节,在南方过春节很温暖,到处花朵盛开,希望今年是一个瑞雪兆丰年的春节。
虽然春节不是长久的,但它带给我们的快乐,一直留在我们心中,但愿今年春节可以过得更充实,更美好!
兰州的春节作文3
【年夜饭,吃吃浦东“老八样”】
眼下已经进入农历腊月,离辛丑牛年的春节越来越近了。要是你来问一问我们老一辈土生土长的上海浦东人:年夜饭,你们最想吃的是什么?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浦东的“老八样”。
说起浦东“老八样”,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看过的《吃吃浦东老八样》的演出,那亲切悦耳的乡音,欢快热烈的曲调,活泼风趣的表演,喜庆欢腾的场面,一下子让我想起了许多往事。
因为对浦东“老八样”有着很特殊的情结,多年前在我退休的那天,我特地请来我的侄子,他是一位厨师,请他精心地烹饪了两桌颇为正宗的“老八样”,另加一个什锦大冷盆,来招待我的几位同事和老友。离开供职多年的单位,告别朝夕相处的同事,我心中感慨颇多。但这两桌“老八样”,让大家大快朵颐,谈兴大发,我心中那种若有所失的感觉也就很自然地消散了,大家都陶醉在浓浓的乡情友情之中。
“老八样”是一种有地方特色的菜式。蒸三鲜、扣三丝、走油肉、扣鸡地栗、羊肉金针菜、咸肉水笋、红烧鲫鱼和肉皮汤,当年,人们也称它为“八样头”或者“硬八样”。旧时办喜事,经济条件差的人家,就是单用这八样菜来待客的,肉皮汤则可以任意添加。富裕一点儿的人家,会另加一个什锦冷盆。“老八样”制作上颇为讲究。一是讲究刀功,以扣三丝为例,其所选用的精肉丝、火腿丝和冬笋丝,都要切得细而均匀,出笼后浇上鲜汤,就成了一道形美味佳的功夫菜了。二是讲究油锅的操作,肉皮、走油肉和爆鱼都得下油锅,走油关键是火候,须恰到好处,开得好的肉皮吃起来松软爽口,一咬一口汤。三是讲究浓油赤酱,如走油肉,从油锅捞出来后,要用优质酱油、茴香桂皮等经文火长时间煨煮后,才会皮皱肉香,酥而不腻。煮走油肉、红烧肉要数用钱万隆的特制酱油为最佳,故此民间有“一家烧肉满村香”之说。
而今,国富民强,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了,品尝浦东“老八样”已经成了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如今农家置办酒席和乡间的酒水一条龙,“老八样”仍是习以为常的当家菜。就连上海老饭店、老正兴和德兴馆等名店,也仍以蒸三鲜、扣三丝、走油肉、肉皮汤等几样本帮菜作为店家的招牌菜,浦东地区的“老八样”餐馆更是随处可见。
浦东,沧桑巨变,在原来广袤的阡陌农田上,已经奇迹般地建成了一座现代化新城。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到浦东来寻求发展,全国各地的特色菜系随处可见,而浦东的“老八样”尚能占有一席之地,不仅是因为它合当地人的胃口,更是因为它牵系着我们的悠悠乡情。
年夜饭,吃吃浦东“老八样”,感受时代变迁,品味乡愁和年味。
兰州的春节作文4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都忙着装扮新年景象,做着年夜饭,盼望着团团圆圆!
今年的春节,我们家很是跟以往一样,去奉化外婆家过,妈妈说:“现在城市里年味越来越少了,还是农村热闹!”于是我们就在超市采购了一大堆年货,出发回老家。
过了一个半小时,外婆家到了,我下车看到农村的新年气氛真浓啊,家家户户都在装扮,有的在挂灯笼,有的在贴春联,还有的在贴窗花,一片热闹的景象。我提着年货,一进外婆家的门,一阵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是外婆在做过年吃的米馒头啊,太香了,我忍不住的抓起两个就往嘴里塞,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味道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啊!
这时,外公进来跟我说:“我们家的春联还没贴哦,这活就交给你们啦!”于是我跟表弟两人就搬起凳子,拿出春联开工了。我先瞄准位子,做好记号,然后在春联背面涂上浆糊,再按着原先做好的记号贴上去,很快春联就贴好了,看着火红色的春联,我的心情也愉悦起来了,心里念叨:我们家明年也能像火红的春联一样,红红火火!
很快都到了傍晚,妈妈和外婆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年夜饭,我上桌一看,哇塞……太美味了,看得我都眼花缭乱,我笑着调侃外婆,说道:“外婆,我今天就像小皇帝,享受这满汉全席!”大家被我的比喻给逗笑了,在这欢声笑语中,我们大家一起举杯,庆祝新的一年到来,也祝福我们一家幸福、快乐!
团团圆圆的年夜饭结束了,舅舅搬出了各种各样的烟火,我跟表弟都欢呼起来了,纷纷跑到门外,等候烟花绽放。“嘭……”一声巨响,就像一条飞龙冲上天空,一朵极美的礼花绽放开来,把漆黑的夜空照亮了。各种各样的烟花都点燃了,绚丽多彩的烟花将整个夜空描绘成一副美丽的图画,有的像绒球、有的像花朵,有的像小动物,看得我是眼花缭乱。
一阵阵的欢呼声,一句句的祝福声,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春晚,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兰州的春节作文5
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
周末的时候每一间大些的商场都挤满了人,很多母亲带着孩子买衣服,超市像是电影院散了场。洛卡小镇的衣服因为全场三折,当然三折也是颇贵的,它过百十平米的小店,那天却放了8个人在收银,柜台上的衣服还是堆成了小山,顾客拿着大把粉红色的票票排队。有的小店请来写字的人,当面写了春联送给顾客。街上巷子已经有很多卖鞭炮的小摊位支了起来。这就是过年的味道吧。
小时候因为一年也办不了几次新衣,所以格外地盼着过年,家长总是在刚放寒假的时候,带着孩子或买或做,从头到脚弄一身新的,然后放在柜子里。大人上班去,小孩子就拿出新衣服左比下右比下,拿出新鞋子,穿上走二步,再放回去。男孩子喜欢比谁家的鞭炮买的多,花炮的大小,谁家的飞天鼠远,女孩子就收敛一些,暗中比着谁的头花好谁的皮鞋好。
小时候吃的东西虽然平常也不缺,但就是喜欢人多吃的热闹,堂表兄弟姐妹聚到一起,什么都分外好好吃起来,记得一次我和二个表姐一会儿工夫吃完了一大瓶糖蒜。要是把全部小孩子单放在一个桌子上,就只见空盘子哗哗垛起来,肚皮浑圆也不会放过下一盘,大人们时不时过来敲敲自家孩子的脑壳说难道平时虐待了你们不成。
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就索然无味了,没啥盼头了,害怕长辈问这问那。兄弟姐妹们见了面似乎一句共同语言都没有了,变了的应该是我,不是环境吧,看见街上还有那么多小孩子过年的时间里快乐的像蝴蝶般飞来飞去。真希望这种快乐的感觉不要随时代变迁,再过很多年,大人且不提了,仍有小孩子盼着过年。
本来计划春节的时候出去旅游,却又不忍看见父母寂寞的眼神,决定还是陪着他们,且送他们一只快乐的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