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春节作文参考5篇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我心中的春节作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我心中的春节作文1

年三十,双层广九直通车,将我们送到了香港。我们脱去了厚厚的棉袄,穿上了薄薄的衬衣。那高耸入云的大厦裹着窄窄的马路,匆匆的人群就象流动着的血液,滋养着香港的每一块地方。啊祖国的“东方明珠”我们来了!

大年初一,我们坐着通往迪士尼的专线地铁,来到了童话仙境----香港迪士尼乐园。这里就象一个童话世界,小朋友们很多都穿上了冰雪奇缘的衣服,在跟乐园的小主人们一起拍照留念。整个乐园分了六大块,分别是:幻想世界、明日世界、美国小镇大街、探险世界、灰熊山谷、反斗奇兵大本营。我在明日世界里看见了可爱的史迪他和英勇的巴斯光年;在探险世界里,我坐着小木筏仿佛来到了原始森林,见到了泰山居住的树屋;在幻想世界里,坐上了小熊维尼的蜜罐,徜徉在奇妙的童话森林里;在反斗奇兵大本营,我坐上了玩具兵团跳降伞,瞬间感觉到自己就象一勇敢的战士,正在执行任务……

我最喜欢灰熊山谷了!在那里我坐上了极速矿车。矿车在山谷中穿梭,带着我们的尖叫和欢笑一路狂奔。从高山到底谷,从水面到山洞,每一次加速都会感觉心都快到蹦出来了,特别的惊险和刺激。坐在旁边妈妈吓得一直大叫,好好玩呀!我一点都不怕,紧握着妈妈的手给她打气。

人都坐在马路边干什么?噢,原来是花车巡游开始了。花仙子们在我眼前“飞来飞去”,原来在她们的裙子下都穿着轮滑鞋呢。她们煽动着轻盈的翅膀,翩翩起舞,美丽极了!勇敢的玩具奇兵在花车上做着各种翻滚动……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我们依依不舍离开了乐园,真是意犹未尽。春节的第一天在快乐中渡过,甜甜地梦乡里还是课文中那句“香港,真是一颗无经璀璨的东方之珠”。

我心中的春节作文2

我最喜欢到外婆家过年了,因为外婆家过年可热闹了,还可以和哥哥姐姐一起玩,一起放烟花鞭炮。

早上,我一起床,就看见外公外婆早已在忙忙碌碌地准备中午的团圆饭了。这时,我看见桌子上一幅对联躺在那里,我连忙喊爸爸妈妈一起去贴对联。对联贴好了,哥哥姐姐也到了,我和他们又一起去大采购:买烟花鞭炮。这可是今天晚上的重头节目。

当我们兴冲冲地提着一大袋子的烟花鞭炮回来,团圆饭已经上桌了。我们洗了手就扑向了餐桌。今天的团圆饭可真丰富啊:红烧肘子、清蒸鲈鱼、板栗烧鸡……吃得我们一个个肚子都圆滚滚的。饭后还有必不可少的节目:我们每人都得到了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妈的压岁钱。摸着厚厚的红包,我们个个都乐开了花!

晚上,我期待的时刻终于到了!我提着满满一袋的烟花鞭炮,兴奋地和哥哥姐姐一起去放鞭炮。刚开始,我只敢放一些小炮。哥哥只知道笑我胆小,姐姐却来教我放炮。首先,我把冲天炮的杆子插入土里,一点燃冲天炮的引线,我就跑得老远,生怕被炸到。只听“嗖”的一声,冲天炮冲到空中,“啪”的一声,爆炸了,一朵美丽的火花出现了。我们又放了其它很多漂亮的烟花:有的像旋转的风火轮,有的像挂满了彩灯的圣诞树,还有的像满天一闪一闪的星星……可美了!

后来,妈妈还给我讲了“年”的故事:从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就到村子里来伤害无辜。有个老人放鞭炮把“年”赶跑了。所以后来就有了过年放鞭炮的习俗。我想:今天我放了这么多的烟花和鞭炮,“年”肯定不敢来了!

过年真好啊!要是每天都能过上这样的生活该有多好啊!

我心中的春节作文3

过年,是指过“年节”,即现在所说的春节。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回顾我从小到大的过年经历,下面来说说我过年的时候一些记忆犹新的事儿。

除夕:放鞭炮、看烟花、看春晚。小时候,鞭炮对我来说是一个新奇的玩意儿,点上火,就能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而且有各式各样的鞭炮,声音不一样,节奏不一样,行走路径不一样,烟火颜色不一样,甚是好玩。这个时候,我总是在家人们的帮助下一起点上鞭炮玩。俗话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声爆竹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在除夕看春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常看到凌晨12点的时候我们一家就会在阳台边看别家的烟花,内心非常开心。而现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的提高,放鞭炮的人越来越少了、烟花也基本上在电视上看到了;随着我们家的健康养生观念的提高,一般看到10点左右就开始洗漱睡觉了,然后到春节那一天再看重播。我想:除夕夜我们对于鞭炮、烟花、春晚的变化,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一家子在一起的快快乐乐地过年。

元宵:看奉贤滚灯。奉贤滚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发展历史,有着国泰民安、团圆吉祥的美好寓意。是一项集舞蹈、杂技、体育为一体的传统艺术。从2005年起,上海市十大景观街之一、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苏家屯路上总会召开闹元宵民俗活动,向各地观众展示各区的非遗艺术,而奉贤滚灯就是其中的一个项目,它是我们奉贤人的骄傲。我也总会看当天奉贤滚灯的相关新闻,感受奉贤滚灯的独特魅力。在奉贤博物馆、奉贤鼎丰酱园和长三角航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里也有关于奉贤滚灯的相关介绍,相信通过政府的重视、滚灯表演上的创新、网上观博这类创新的观展方式,奉贤滚灯,一定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我想:元宵节奉贤滚灯在传承方式上的变化,变的是内容,不变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

去年春节期间:全民抗疫。去年春节是最让中国人难忘的一次春节。无数的医务工作者逆行支援武汉,社区工作者坚守社区防疫的第一道防线,志愿者们帮助小区居民、医院等送饭送菜,普通百姓呆在家里不出门闷死病毒。春节本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但是,为了阻断疫情的传播,保障全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我们不得不牺牲做出这样的牺牲。最终,我们战胜了疫情,尽快复工复产,中国的经济步入了正常轨道。去年春节期间,一些不能陪在亲人身边的人们,通过视频、电话、短信等方式与亲人们“线上团聚”。我想:去年春节期间人们在过年方式上的变化,变的是空间上的距离,不变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

回顾我的过年历程,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中国人民在过年方式、形式上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变的,是我们对合家团圆、文化自信、人民之上生命至上的情感的解读,它们,不断激发着中国人民为更加美好生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我心中的春节作文4

时间过得真快,又迎来新的一年。往年春节的团圆饭都是妈妈一手包办的,今年大家商定,每人必须烧两个菜,所以父亲也要亲自露两手了,我期待着。

除夕下午5点钟,妈妈先系上了围裙,开始大显身手。首先是妈妈做红烧排骨:只见她先把西红柿切成一片片的,摆在盘子边上。接着把排骨放入冒着热气的油锅里,再倒进三分之一的番茄翻炒。炒了一会儿,出锅倒入盘中,一盘红通通的飘着甜香的红烧排骨就上桌了。这时,隔壁家的小猫馋得“喵喵”直叫。

接着大家一鼓作气,做了红烧鱼、牛肉、炒鸡蛋、炸年糕、韭香鸡蛋、香辣豆腐、菠萝饭……摆了满满一桌,看得我口水直流呢。最有特色的就是父亲做的菠萝饭啦!它的颜色是黄色的,加了葱和瘦肉,闻起来还有一股浓浓的菠萝味呢。我想:吃起来味道一定很美味。

好不容易熬到吃饭的时间,我马上拿起筷子和碗,把各种菜都夹一点到我的碗里。我的碗都快要爆炸了。我吃着香甜甜的红烧排骨,又尝着红烧鱼、牛肉……每吃一道菜,我都要说:“啊!真美味,真好吃!”当我吃到香喷喷的菠萝饭时,向父亲翘起大拇指:“老爸,你做的菜怎么这么好吃呢?看不出你还有两下子啊,不如改行去当厨师吧。”妈妈也笑眯眯地说道:“看来,我这个“常务”厨师要下岗喽!”父亲喝了一口酒,摇头晃脑地说:“我这种特级厨师只能偶尔做一下,怎么能天天做呢!”舅舅说:“瞧你,夸你一下,你就骄傲起来了,这么大人也不害羞,谁封你为大厨师啦?”“我女儿啊!”父亲说着喝了一口酒。“父亲,不能太骄傲哦。”“哈哈……”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听着外面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吃着各种美味的菜肴,我陶醉了!

我心中的春节作文5

【怀念儿时的“年”】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在我母亲的记忆中,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每到春节,就会有一朵红花戴,到我的母亲有儿有女,也延续了这一传统。记忆中,每年从腊八节开始,过年的氛围就逐渐浓厚起来了,等到腊月二十三过了小年,扫了尘,就是正式置办年货的时候了。年底的集市总是分外热闹,农村的蔬菜几乎不需要另外采购,家里的鸡鸭养了一年也可以开吃了,故而赶集更多的是买花、买炮、买新衣、买春联、买干果、买零食……这时候最开心的无疑就是孩子们了。东西买回家,父母开始准备蒸馒头、蒸包子、炸丸子,孩子们就只有两件事,除了吃就是玩。

过年,母亲通常都不会让我们帮忙的,怕我们说错话,比如我们说“太多了”“吃不了”“不好吃”等等。说错话总会挨顿训,但我们也乐得自在。新出锅的黄团子一手拿一个,我吃掉了豆沙馅,再跑到没人的地方偷偷把剩下的皮扔掉。在上衣和裤子的口袋装上瓜子、花生,我就能出去疯玩半天,揣两盒擦炮也能引来一群小伙伴。

家里每年都会蒸很多很多的馒头,足以吃到二月二龙抬头。到了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好了,几乎什么都能吃得到,再也不用提前准备那么多的年货,但是每每想到儿时过年的情景,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傻乐。会回忆起妈妈把面盆埋在柴火下面保温“发面”;会想起哥哥用“呲花”把我的新衣烧个洞,惹得我哇哇哭;会回忆起我过年吃饺子时兴奋又忐忑的心情,吃到钱币和蜜糖会兴奋得蹦起来,吃到麦麸和辣椒会苦着脸看着别人笑;还会想起大年三十那天的晚上,爸爸在院子里挂满小彩灯,满院子放烟花,一家五口坐在同一张床上裹着棉被看春节联欢晚会,在零点倒计时的时候,我们在屋里给父亲数数,父亲在院子里拿烧火棍点燃那串盘在晾衣绳上的两万响的大鞭炮……

如今的春节多了灯红酒绿,多了车水马龙,远隔千里的亲友也可以在视频里相见,以慰相思,这是时代的进步。当我眼睛看着一年更比一年热闹的春晚,耳朵里听着噼里啪啦的电子鞭炮声,脑海里闪现的却是孩童时的笑颜。时至今日,往昔的春节留在我记忆中的,更多的是怀念和乡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