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春节的作文5篇范文
春节不仅是中国人的春节,也是世界的春节,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表达和释放情感时候、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的精神支撑。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吴川春节的作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吴川春节的作文1
小朋友们都喜欢过年,因为过年可以放鞭炮。你知道过年的由来吗?那么我现在就来告诉你吧!
从前,有一种奇怪的野兽,叫做“年”,特别凶。一到冬去春来的时候就出来,不是伤害人就是损坏庄稼,有时还叨走人们养的猪呀、羊呀。闹得人心惶惶,人人害怕。
有一位勇敢的老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院内堆起木柴,在大门外摆上桌子,放上猪头、牛头、羊头和狗头,还有香喷喷的美酒,年就狂奔而来,张开血盆大口吃喝起来,想美美地饱餐一顿。就在这个时候人们点着了柴堆,敲起罗鼓,放起鞭炮。火光冲天罗声、鞭炮声、人们的叫喊声,响成一片。“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被吓得连滚带爬地逃走了。再也不敢出来祸害老百姓了。
从此,每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燃烟火,敲起锣,放鞭炮,来庆祝赶走“年”的日子。渐渐的,就形成了“过年”的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现在你们知道过年是怎么由来的吧。
吴川春节的作文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除夕之日,我已经过了9个春节了。虽然每个春节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可是今年的春节令我特别难忘。
今天下午,爸爸开车带我和妈妈回老家——陈埭。一路上一栋栋的房子都贴上了火红的春联,美丽极了,洋溢着浓浓的春节气息。花丛中的花朵也都开了,花朵的颜色各不相同,有红的、有黄的、有紫 的等颜色。
刚到家,我就先和爸爸去贴春联。贴好春联后,我就到姑姑家和表哥一起放烟花。表哥的烟雾弹真神奇:点燃导火线后,火焰迅速蔓延,烟雾弹一会儿吐黄、一会儿吐白、一会儿吐兰。我的大黄蜂也挺有 趣的:点燃导火线后,他就啪地一声飞上天空。
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就到了晚上。我就回家跟爸爸、妈妈、奶奶一起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我们就姑姑家跳火群。
表哥先把一堆的地瓜藤和稻草堆放在大门口的空地上,然后拿出打火机点燃了草堆,不一会儿就燃起了雄雄烈火,接着我们轮流跳火群,先从里面往外跳,然后再从外面往里面跳。跳火群的时候,我先 助跑,快跑到火堆前时纵身一跳,一下子就越过了火堆。
跳完火群后,不一会儿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了,所以大家聚在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和守岁。光阴似箭,不一会儿大家就跟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一起开始倒记时“10、9、8、……”。
到处响起了鞭炮声,空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烟花,新的一年在鞭炮声开始了。
吴川春节的作文3
【过大年吃饺子】
近了,近了,新年终于到来了!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路边,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一串一串儿的,非常喜庆。一楼的门头房,都贴好了崭新的春联。商店里,人们匆匆忙忙地购买年货,生怕中意的东西断货。而孩童们则是蹦蹦跳跳地跟在爸爸妈妈的身后,往购物车里塞各式各样的零食。
王安石曾在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回奶奶家过年之前,我们把旧的春联换下,在门上倒着贴了一个大大的“福”字,我按着,爸爸用胶带来贴,我们一起迎接福“到”了。晚上,我们一大家子八口人一起围坐在饭桌旁,吃了一顿非常丰盛的年夜饭。有红红火火的螃蟹、有香嫩可口的鸡翅、有新鲜美味的三文鱼、有金黄酥脆的炸虾、有年年有余的红烧石斑……伯伯和爸爸相互敬酒,祝对方今年诸事顺利;奶奶大妈和妈妈谈笑风生,一起讨论着什么;我和哥哥一边吃喝一边逗着小妹妹。当然,少不了我们全家人一起碰杯,相互祝愿“过年好!”十二点到了,伴随着春晚的倒计时,外面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越来越响了,真的是“爆竹声中一岁除”呢!
按照家里的惯例,吃饺子是在初一的早上,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餐桌旁。真是不敢相信,餐桌上早已吃出了五六个小小的硬币,我可不能落后了。还有三盘多呢,爸爸也来了,坐下开吃!饺子里包了有长寿寓意的马齿芥等食材,真好吃。只见爸爸是睁大“火眼金睛”一个个扫视,有目的地寻找可能有钱的饺子。我见了也有样学样。就连小妹妹也用手抓起饺子往嘴巴里塞。慢慢地,吃了十几个,一个钱也没有,我有点失望。坚持,坚持,我沉住气,依然不紧不慢地吃。过了一会儿,还是没有钱,我开始索性用筷子依次在每个饺子的“大肚皮”上试探,如果有硬东西就是有钱的饺子。可我找了又找,依然没有发现硬币!这可怎么办,肚子太饱了。这时,奶奶来了,看到我的样子,笑道:“你要挨个儿吃,不然怎么能有这份乐趣呢?”我听罢,只好一个又一个地开始吃。终于,“嘎嘣”一个很硬的东西在我嘴里一响,我知道,我终于吃到钱了!尽管我的肚子撑得不得了,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我觉得吃到钱意味着新的一年会诸事顺利。
新年我非常开心,在这辞旧迎新的新春佳节,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年年有余!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昌盛,越来越繁荣!
吴川春节的作文4
【米香浓郁闽中年】
“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日历进入腊月,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人们赶完年集、清理完屋里屋外的蛛丝烟尘,家家户户便开始赶制过年吃的美食。
我的家乡地处闽中,山区盛产稻米,乡亲们每日三餐以米制品丰富胃肠,却也有滋有味。
我们家每逢廿八就要打糍粑,廿九要做米粿祭祖。吃过年夜饭,一家人还要围炉炸豆腐、炸糍丸。灶膛里的火种会留着慢慢烧到“第二年”,于是就有了“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这个童谣。
米粿是用粳米打成的。把粳米蒸熟,再倒入石臼中捣烂,粳米色白如脂玉,嚼起来韧性十足。然后双手并用搓粿丸,动作像打太极拳,小时候我们跟着大人们学得不亦乐乎。
如果在打米粿时,加入葱花以及被香油爆炒过的鼠曲草,那便成了咸香的绿粿。掺红糖一起捶打,叫甜粿。把粿团塞入锡模,拓出来的形状如铃铛,再叠成宝塔样子,名曰“蛮头粿”。
山里起雾了,接着又下了霜,当太阳从阴霾里跳出,把天空的底色烤成青花瓷色时,年近了。这时,母亲会跟伯母一起,把磨好的米浆压成团,然后在筛子里搓揉,那一颗颗珍珠粉粒,便落下了筛眼,晒满了院场。
村里过年有互赠米粉的习俗,《清嘉录》谓之“送年盘”。苏轼在《馈岁》里写过:用春出的米磨出面,做一些米面之食送给邻里乡亲贺新年,这个米面就是米粉。米粉制作比米粿和珍珠粉复杂,米浆挤压成粉团,而后蒸熟了在石臼里捶打,再把粿团压出粿条来,需要入锅反反复复煮。
民间“庆贺多尚彩联,宾宴不离红蛋”,那酒糟染红的鸡蛋,是年节饮食的标配。年夜饭五花八门,米粉上桌如玉缕金丝,在盘中交织缠绵。长长的细条,搭上葱叶和佐料,色彩明快,给喜庆的家宴增添了无限温暖。
母亲在年夜饭后生火热油,我们兄弟姐妹围在灶台前,跟着炸糍丸。炸糍丸要用糯米粉拌上白糖捏成柱状,一段段掰下来放到油锅里,铜钱般大小的丸子炸熟后呈古铜色,寓意大富大贵。糍丸皮脆里酥,香甜可口,起锅后瓮藏,防止霉变。
村人待客如同小说里的梁山好汉,崇尚大块吃肉与大碗喝酒。家家户户自酿红酒数缸,然后在过年时每人三碗,敬遍所有宾客,直至一屋子的人都面红耳赤。那红酒绵柔香醇,并且甘甜爽口,许多人饮后拍手叫绝。倘若有朋自远方来,性情豪爽的乡亲,就会忙不迭地开坛倒酒,那持久的凝香随即冲天而起。那白瓷碗中春光潋滟,火红的琼浆如江波映日,涤荡胸腔。酒未入肠,人便陶醉。
生活的习惯形成了节日文化,一道道美食筑就一个个节日的内涵。时光在流逝,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但传统的年味在老百姓们欢乐的笑声中继续拔节成长!
吴川春节的作文5
我最喜欢到外婆家过年了,因为外婆家过年可热闹了,还可以和哥哥姐姐一起玩,一起放烟花鞭炮。
早上,我一起床,就看见外公外婆早已在忙忙碌碌地准备中午的团圆饭了。这时,我看见桌子上一幅对联躺在那里,我连忙喊爸爸妈妈一起去贴对联。对联贴好了,哥哥姐姐也到了,我和他们又一起去大采购:买烟花鞭炮。这可是今天晚上的重头节目。
当我们兴冲冲地提着一大袋子的烟花鞭炮回来,团圆饭已经上桌了。我们洗了手就扑向了餐桌。今天的团圆饭可真丰富啊:红烧肘子、清蒸鲈鱼、板栗烧鸡……吃得我们一个个肚子都圆滚滚的。饭后还有必不可少的节目:我们每人都得到了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妈的压岁钱。摸着厚厚的红包,我们个个都乐开了花!
晚上,我期待的时刻终于到了!我提着满满一袋的烟花鞭炮,兴奋地和哥哥姐姐一起去放鞭炮。刚开始,我只敢放一些小炮。哥哥只知道笑我胆小,姐姐却来教我放炮。首先,我把冲天炮的杆子插入土里,一点燃冲天炮的引线,我就跑得老远,生怕被炸到。只听“嗖”的一声,冲天炮冲到空中,“啪”的一声,爆炸了,一朵美丽的火花出现了。我们又放了其它很多漂亮的烟花:有的像旋转的风火轮,有的像挂满了彩灯的圣诞树,还有的像满天一闪一闪的星星……可美了!
后来,妈妈还给我讲了“年”的故事:从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就到村子里来伤害无辜。有个老人放鞭炮把“年”赶跑了。所以后来就有了过年放鞭炮的习俗。我想:今天我放了这么多的烟花和鞭炮,“年”肯定不敢来了!
过年真好啊!要是每天都能过上这样的生活该有多好啊!
春节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