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小作文最新5篇
过春节,是对和平、友谊和亲情的检阅和激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春节的身影。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关于春节的小作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关于春节的小作文1
新年近了,我们的城市变得喜庆又漂亮。
小区里,树上挂着有一个个红艳艳的灯笼,象征新年我们的生活红红火火;五颜六色的彩旗象征着我们的生活的丰富多彩;橘子树黄澄澄的,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大家会财源滚滚,发大财。
超市商场里买糖果的地方挤满了人,他们正忙着挑选五颜六色的糖果,还要把像“金子”的金灿灿的糖买回家,等着发财,开心果也很受欢迎,因为它象征着我们新的一年会开开心心。
家的大门两侧贴着红色春联,上面写着一些祝福的话。家里的桌子上摆着红色的迎春花,高贵的牡丹花,还有粉红色的桃花和淡黄色的水仙花。桌上摆着各色的糖果,装饰我们的生活甜甜蜜蜜。过年要吃瓜子,因为瓜子代表着我们很有爱心。
过年之前我们也要扫尘,妈妈把被子拿出来了洗了,我就扫地,是因为我们要把不好的赶走。干干净净迎新年。
过年之前大人为小孩子准备了红包,给我们压岁钱,我期待着:红包里有多少钱呢?能收到有多少个红包?妈妈什么时候给我买新衣服?
新年近了我开心的等待着它的来到,我期待着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漂亮新衣服,和小朋友们一起放鞭炮,到别人家拜年做客。
新年近了,我高兴地等待它的来临。
关于春节的小作文2
兔子活蹦乱跳地跑了,龙在大家的欢乐声中飞腾而至。这“龙”的春节,我过得非常开心!
春节期间,大街两旁的上方,挂着红红的大灯笼,晚上红通通的,照得到处红晃晃的。给人一种红红火火,喜庆的感觉。
小区的进口处,大楼的门口,摆着五彩缤纷的各种鲜花。住户们几乎门前都摆着鲜花,有报年红,杜鹃花,还有菊花等等。家家户户贴着红对联,有的门上还贴了一个倒着的“福”字,为什么要把“福”倒过来贴呢?是因为那样就有了“福到(倒)”好兆头的意思!春节的喜庆气氛浓浓的,随处可见。
大年夜吃团年饭,饭菜特别丰富,有鱼和鸡,还有很多其它品种丰富的菜肴!鱼代表着“年年有余”的意思,还有甜滋滋的年糕,代表着新的一年,生活过得得甜甜蜜蜜的!
大年饭之后,小孩子最开心的事就是——放鞭炮。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放兴高采烈地放鞭炮、燃烟花。真是太好玩了!
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烟花呢?因为传说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经常到村子里捣乱,人们为了把“年”吓跑,就放鞭炮和烟花。“年”跑了,人们就可以平安的生活了,所以,春节又叫“过年”。
大年夜晚上,我和弟弟妹妹在小区里放了很多的鞭炮和烟花,有的炮只会发光,没有响声;有的就像冲天炮一样“啾”的一声就飞到了天空中,十分的吓人呢;有的点燃后会像飞碟一样旋转起来,很是漂亮。弟弟点燃了一个像飞碟的烟花,它在旋转的过程中却向我“飞”了过来,我躲闪不及,结果把我的裤子烧了一个洞。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过年的感觉真好,好玩又刺激!
龙的春节,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真是快乐的春节啊!
关于春节的小作文3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这不,今天我就要和妈妈一起去买对联。
到了龙城,我放眼望去,映入我眼帘的一片红色的海洋,走近一看,哦!对联有宽的,有窄的,的长的,有短的,还有的字是黑色的,有的字是金色的,看的我真是眼花缭乱。刚走进去,我就看了一幅,这幅对联长的样子可爱极了,底下和上面各有一条粉色的小蛇,对联上的字是金色的,上联是:平安富贵合家欢,下联是:吉祥如意万事兴,横批是:财源广进。我一眼就看上了,对妈妈说:“妈妈,这幅对联真漂亮,我们就买它吧!”妈妈却说我们再往前看看,说不定还有比这幅还好看的呢。于是,我们就顺着人潮往前走,可是走了一圈也没看到比上一幅对联更好看的,于是我们又回去把它给买了下来。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像着我们家门上贴着我选的对联,肯定又喜庆又好看。
关于春节的小作文4
小朋友们都喜欢过年,因为过年可以放鞭炮。你知道过年的由来吗?那么我现在就来告诉你吧!
从前,有一种奇怪的野兽,叫做“年”,特别凶。一到冬去春来的时候就出来,不是伤害人就是损坏庄稼,有时还叨走人们养的猪呀、羊呀。闹得人心惶惶,人人害怕。
有一位勇敢的老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院内堆起木柴,在大门外摆上桌子,放上猪头、牛头、羊头和狗头,还有香喷喷的美酒,年就狂奔而来,张开血盆大口吃喝起来,想美美地饱餐一顿。就在这个时候人们点着了柴堆,敲起罗鼓,放起鞭炮。火光冲天罗声、鞭炮声、人们的叫喊声,响成一片。“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被吓得连滚带爬地逃走了。再也不敢出来祸害老百姓了。
从此,每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燃烟火,敲起锣,放鞭炮,来庆祝赶走“年”的日子。渐渐的,就形成了“过年”的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现在你们知道过年是怎么由来的吧。
关于春节的小作文5
【米香浓郁闽中年】
“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日历进入腊月,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人们赶完年集、清理完屋里屋外的蛛丝烟尘,家家户户便开始赶制过年吃的美食。
我的家乡地处闽中,山区盛产稻米,乡亲们每日三餐以米制品丰富胃肠,却也有滋有味。
我们家每逢廿八就要打糍粑,廿九要做米粿祭祖。吃过年夜饭,一家人还要围炉炸豆腐、炸糍丸。灶膛里的火种会留着慢慢烧到“第二年”,于是就有了“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这个童谣。
米粿是用粳米打成的。把粳米蒸熟,再倒入石臼中捣烂,粳米色白如脂玉,嚼起来韧性十足。然后双手并用搓粿丸,动作像打太极拳,小时候我们跟着大人们学得不亦乐乎。
如果在打米粿时,加入葱花以及被香油爆炒过的鼠曲草,那便成了咸香的绿粿。掺红糖一起捶打,叫甜粿。把粿团塞入锡模,拓出来的形状如铃铛,再叠成宝塔样子,名曰“蛮头粿”。
山里起雾了,接着又下了霜,当太阳从阴霾里跳出,把天空的底色烤成青花瓷色时,年近了。这时,母亲会跟伯母一起,把磨好的米浆压成团,然后在筛子里搓揉,那一颗颗珍珠粉粒,便落下了筛眼,晒满了院场。
村里过年有互赠米粉的习俗,《清嘉录》谓之“送年盘”。苏轼在《馈岁》里写过:用春出的米磨出面,做一些米面之食送给邻里乡亲贺新年,这个米面就是米粉。米粉制作比米粿和珍珠粉复杂,米浆挤压成粉团,而后蒸熟了在石臼里捶打,再把粿团压出粿条来,需要入锅反反复复煮。
民间“庆贺多尚彩联,宾宴不离红蛋”,那酒糟染红的鸡蛋,是年节饮食的标配。年夜饭五花八门,米粉上桌如玉缕金丝,在盘中交织缠绵。长长的细条,搭上葱叶和佐料,色彩明快,给喜庆的家宴增添了无限温暖。
母亲在年夜饭后生火热油,我们兄弟姐妹围在灶台前,跟着炸糍丸。炸糍丸要用糯米粉拌上白糖捏成柱状,一段段掰下来放到油锅里,铜钱般大小的丸子炸熟后呈古铜色,寓意大富大贵。糍丸皮脆里酥,香甜可口,起锅后瓮藏,防止霉变。
村人待客如同小说里的梁山好汉,崇尚大块吃肉与大碗喝酒。家家户户自酿红酒数缸,然后在过年时每人三碗,敬遍所有宾客,直至一屋子的人都面红耳赤。那红酒绵柔香醇,并且甘甜爽口,许多人饮后拍手叫绝。倘若有朋自远方来,性情豪爽的乡亲,就会忙不迭地开坛倒酒,那持久的凝香随即冲天而起。那白瓷碗中春光潋滟,火红的琼浆如江波映日,涤荡胸腔。酒未入肠,人便陶醉。
生活的习惯形成了节日文化,一道道美食筑就一个个节日的内涵。时光在流逝,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但传统的年味在老百姓们欢乐的笑声中继续拔节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