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春节作文5篇范文

春节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揭西春节作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揭西春节作文1

【忙年】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腊八蒜的味道就是年的味道,忙年的大工程从腊八那天拉开序幕。

腊八这天,勤劳的家庭主妇会腌腊八蒜。拿出经过夏、秋、冬三季已经有点发芽的大蒜,削去根部,然后放进准备好的瓶瓶罐罐或者小坛子里,倒上上好的山西香醋,把盖子拧紧或者用厚塑料布密闭起来,让醋一丝一丝地渗进大蒜里。在除夕到来之际,把已经浸染成淡青色的大蒜端上年夜饭的餐桌,轻轻咬一口,那香香的、酸酸的、辣辣的味道便在口腔里回荡。

进入腊月,家家都开始了大量采买。赶集的人多了起来,有推着自行车的,有拉着地排车的,不宽的马路熙熙攘攘。集市上花花绿绿的布料、成衣、纱巾,成功地吸引了女孩子们的注意。过年穿新衣,是让每个女孩子兴高采烈的事情。记得有一年,母亲给我们姐妹三人每人买了一条纱巾,我的那条是褚色的,上边是一些暗的龙凤花纹,软软的,系在脖子里,那感觉、那色彩,至今还在我的记忆里熠熠闪光,永不褪色。还有年画,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

打扫卫生,则是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生存空间的一种方式。扫屋时,必须先用破床单把家具罩上,然后用长长的竹竿绑上一个没有用过的笤帚。大人们用毛巾包上头,举着竹竿,扫过苇席,扫过墙壁。灰尘在冬日的阳光下飞舞,屋子里充满了尘土的味道。等到尘埃落地,空间仿佛更开阔了。然后卸下窗帘,放在一个大铁盆里,耐心地把棉布洗出本色。还有炊具和餐具,那时我母亲是用碱面来清洗的,烧一锅开水,放碱面,把锅盘碗碟都一一清洗擦拭。

除夕到了,大人们忙得不可开交。父亲这天会早起,烧热炉子。然后开始炸鱼、炸丸子、炸藕盒,以及一切需要炸的过年的东西。除夕的下午,家家都开始包饺子了,一般包饺子的面和得比较硬,容易保存。除夕之夜,如果赶上下雪就更完美了,漫天飞雪打在新贴的春联上,红白交织,雪花静默无声,美不胜收。

夜里十一点左右要喝辞岁酒,摆上一桌丰盛的酒菜。春晚的钟声将要敲响的时候,母亲煮的饺子就要出锅了,吃几个饺子,这个年就完整了。在午夜的鞭炮声中,守岁结束了,我和姐妹们哈欠连天,父亲往炉子里再添一堆炭,在炉火声中,在家人热热闹闹的话语声中,我安静地睡着了,在美梦中迎来了新年。

春节这天,人们都走出家门,走到大街上,喜气洋洋去拜年,见面就说“过年好”,其乐融融。这个时候我会和同龄的伙伴们到处乱逛,穿着崭新的衣服,奔跑在田野中,奔跑在春日乍暖还寒的阳光里。这是我永不会忘记的幸福。

从大年初二到元宵节,是热闹的拜年时间,中国人的人情味得到充分诠释。在我们这里,大年初二,新姑爷给岳父拜年,会得到特殊礼遇,入座时会坐在第一把交椅上,可能还要请几个善喝酒的人相陪。菜肴也相当丰盛,有鸡肉、鱼肉、方肉、新鲜蔬菜、水果等,就连包的饺子也是有讲究的,饺子要控制在正好一口一个,不大也不小。

对于过年期间的美食,我更喜欢炖白菜。坐在小凳子上,看着母亲有条不紊地舀上大半碗菜,然后放上几片瘦肉,浇上一勺浓汤,再将五六个丸子盖在肉上,端上桌来,最后淋上香醋、香油。只看到碗上升起的白烟,我便醉倒在这充满乡土气息的美味里。

元宵节的灯火和那明亮的月光,会经常出现在我的梦中。门楼的两侧,角落里的石头上有两个深深的石窝,那是专门为元宵节的灯准备的。手巧的家庭会把青萝卜挖空,注入煤油,放上火捻,放在石窝里,有的直接把集市上买的红色蜡烛放进去。胡同里亮起来了,简陋的屋子和院墙有了一种沧桑的诗意,灯火影影绰绰,和月光交相辉映,真是盛世太平的好光景!我和我的伙伴们提着自制的灯笼(把蜡烛放进空罐头瓶里),开心地走着,叽叽喳喳的女孩子,哈哈怪笑的男孩子,在灯火里注视着彼此的笑脸,在月光下品味着幸福的绵长。是啊,当门口的灯火熄灭、月华隐去,我知道,旧年走了,带着人们的祝福和期待,带着恋恋不舍的情怀,消失在光阴里。

揭西春节作文2

我过春节,回了老家。

乡下还是一样,不过石头路改成了道路,改变还是很大的,我刚到那里就去买鞭炮放,轰轰咚咚啪啪轰隆,声音好响,“咦?肖梓槿回来了?”原来是我小姨在叫我,还背着个差不多3、4岁的小宝宝,原来是小姨的儿子,好可爱,圆圆的小脸,平平的鼻子,穿着一条小裙子(防脏的那个裙子啊),在地上玩,我说:你坐在地上脏不脏啊,他说:不脏。“那你在玩什么呀?”“电动车”,他看上去玩得很开心啊,我说,我等一会去小姨家玩,妈妈在旁边说:可以。下午,中午我吃完饭就去了小姨家玩到下午吃晚饭的时间还不回,哈哈!

过了几天吃团圆饭了,那时是鞭炮震天,没有一刻,不放鞭,直到晚上12点还有人放鞭,又过了3天我该回去了,这一次回去折腾了7个小时,是别人用车带我们回家,折腾了7个小时,回到家里,还是家里舒服!

揭西春节作文3

每年我最盼望的节日就是春节了,春节不仅可以收许多压岁钱,还可以吃好吃的呢!不过今年我盼望春节并不是为了收压岁钱,吃美食,而是为了到姥姥家看姥姥。

姥姥家住在徐州的郊外,每年春节才能到姥姥家。姥姥对我可好啦!每次到姥姥家,姥姥都会给我做我喜欢吃的,给我买我喜欢的东西,特别是每年冬天姥姥都会在我睡觉前在我的被窝了放上一个热水袋。

前几天,我打扫卫生时在角落看到了姥姥和我的一张照片,上面有许多灰尘,我拿抹布擦去灰尘,看着姥姥那饱经沧桑的脸,我不由地想起了姥姥和我的一件事:

有一次,我去姥姥家玩。那天中午,我生病了。得知我生病后,姥姥着急坏了,可家里除了我和姥姥其他人都不在,姥姥二话没说就背我到村子了的一家小诊所去。到了诊所,姥姥累得直不起腰来,但还是急忙把医生喊来,医生说必须打针,我忙说:“我不打,我最怕疼了!”姥姥抚摸着我的头,说:“别怕,我们山山最勇敢了。”我只好点点了头。因为我从小都对打针有副作用,所以一打完我就脸色苍白,倒在了椅子上。姥姥见了,着急得不得了,连忙端来了一杯水,把我慢慢扶起来,给我喝水。一杯水下肚,我好多了,就和姥姥回家了,而姥姥怕我又不行了,就执意要背我回去,我没办法只好让姥姥背。姥姥年纪大了,山路又不好走,所以在中途有好几次都险些摔倒,我很担心姥姥,就说:“姥姥,我好多了,我自己可以走。”姥姥气喘吁吁地说:“你病还没好呢!姥姥身体好得很,别担心。”就这样,姥姥背我走了一段路,眼看就要到家了。突然,姥姥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膀子被身旁的一块瓦片划了一下。我心疼地说:“姥姥,你没事吧?”姥姥笑笑,说:“没事,不就划了一下吗!”回家后,姥姥让我在床上躺会儿,自己去干活了。躺了一会儿,我想上厕所,出了房间后,我看见姥姥撩起袖子在洗衣服,刚想去和姥姥打个招呼,忽然看到姥姥的膀子上有一条长长的口子,还流了血。猛地,我心中好酸……

我盼望着春节的来临,更盼望和姥姥一起度过。

揭西春节作文4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又过年了。过年是我国民间最古老、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过年时,大家都要吃饺子。饺子的起源非常久远。在我国北方,除夕之夜,屋里热气腾腾,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切菜的切菜,剁馅的剁馅,和面的和面,有说有笑,热热闹闹,每家每户都在准备大年初一早上吃的饺子。过年时,无论有多么丰盛的菜肴,多么丰富的食品,北方人总不会忘记要吃饺子。吃饺子和过春节,在他们看来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古代的习俗中,饺子一般在除夕晚上包好,到零时下锅煮食。按中国古代计时法,夜里十一点至次日一点为“子时”。半夜零点,正交子时,即是旧年与新年相交的时候。“交子”的“交”加上食字旁,便谐音成了“饺”字。春节吃饺子,以示辞旧迎新,民间有许多规矩,富有民俗意味。山东等地,在春节饺子里包鼓皮、蜜糖、铜钱之类东西,谁吃到鼓皮饺子,象征有福气;吃到蜜糖饺子,象征日子甜蜜;吃到铜钱饺子,象征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有的地方,通常大年初一有吃素饺子的习惯,以韭菜、白菜、萝卜等为馅,预示新的一年里素静,平安无事。哇,想不到,吃饺子也有这么多学问啊!

在春节里,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压岁钱了。拿到这些压岁钱,买零食、买玩具、买饮料等。这压岁钱,也有由来哦!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相传,这压岁钱是由宋代的“压岁盘”演变而来。据说,在历史上,旧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盒等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赠送,这就是“压岁盘”。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这就是现在付给压岁钱的方式。

过年还有一个习俗——贴对联。每到那一天,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崭新的衣服,在门外贴上喜气的、鲜红的对联,而屋里则贴满了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年画。那一天,我家也贴对联了。爸爸首先拿来一张“福”字的对联,然后拿来胶布,把“福”字倒着贴在门上。我看了,带着疑惑问爸爸:“爸爸,你这个福是不是贴错了?不是这样贴的呀!”爸爸笑呵呵的说:这叫“福到家了!”“哦。”我点点头。

过年了,在此我恭祝大家:牛气冲天、牛年行大运,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

揭西春节作文5

“噼啪噼啪”的声音把我从美梦中惊醒,我一瞧,哦,原来今天是过大年,一大早就有人放鞭炮了,妈妈也早早地就起来赶做团圆饭呢!哎,这么重要的日子,我竟然给睡过头了。于是,我美滋滋的一骨碌地跳下床来。

还不到上午十点钟,就看见各家各户的烟囱里直冒着烟儿,洒肉的香味弥漫在空气里,闻着这么诱人的香味就会让人直流口水,有的孩子跑到厨房围着炉灶团 团转,一会儿,问妈妈饭做好了没有,过会儿又来问一遍……还有时趁大人没注意时,悄悄地用手挟一点菜急忙塞进自己嘴里,都不停的赞叹:“太美味了”,妈妈 来了,孩子们却装作没事发生似的。

没过多长时间,妈妈们终于可以把可口、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了。

孩子们一看见大人们把菜端上桌时,就开心的不得了了,又蹦又跳的,像吃了蜜一样的甜,孩子们急急忙忙的把买好的饮料,大人们把鞭炮搬了出来,一时间 鞭炮响了起来,随着鞭炮的声响,大人们把纸钱点燃了放在饭桌下祭祖宗。鞭炮还没放完,孩子们早以坐在椅子上了,只等大人们说“开饭”了,鞭炮放完了,大人们都坐上了——吃团圆饭。孩子们这时候可乐了,因为有好吃好喝的在等着他们呢!我一瞧,咦,这里有丰富的鸡鸭鱼肉,美味佳肴,俗话说:“年年有余”怎么少得了鱼呢?孩子们用筷子吃不上嘴,就干脆用手去抓着吃,开心极了,他们尽管弄得满嘴都是油,但他们一点儿也不在乎,只是大口大口的吃着,像是一匹匹饿狼, 逗得满桌的大人们也乐呵呵的笑了。

吃完饭后,孩子们的肚皮都胀的鼓鼓的,但那些男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去玩鞭炮去了。吃完团圆饭后的残局都交给妈妈来收拾了。

时间在我们的不经意中就过去了,孩子们玩着玩着就到了晚上了,对孩子们来说,这段时间是过得最快的,但也是最开心的,最快乐的。到了晚上九点时,孩子们困得实在受不了了,他们眼皮都要“打架”了,但他们一想到十二点那壮丽的景象,就不得不精神充沛了。

他们熬着熬着,他们没等到十二点,还差那两秒钟的时间,孩子们帮大人搬出鞭炮烟花,孩子们自己当然就是拿出他们早已准备好的最爱——烟花了!在人们还没放之前,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放起来。这时的天空比那绚丽多彩的画还要美丽,一个一个烟花腾空而起,那一个个烟花都代表着孩子们的心愿,天上的景象,漂亮得无法形容。但这也算是给那些守岁的孩子们的奖励吧!孩子们在人们的身边穿梭时,我看到了他们的快乐,看到了他们那幼小的童心是那么纯真。

“啪啪啪”鞭炮声不断地响着,孩子们也过足了瘾,过年太热闹了,太有趣了,我爱过年,我期盼着下一年的除夕。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