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饺子作文参考5篇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春节饺子作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春节饺子作文1
【故乡的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宝宝前几天幼儿园新学的儿歌,一回来就兴奋地表演给我看。看着她开心的模样,我想起了自己儿时对新年的认知,也是从腊八节开始的。白雪皑皑的北方,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勤劳的人们进入闲时,不再耕耘,把大把大把的热情和精力,挥洒在准备过新年的活动里。而我对于浓浓年味的记忆,全和外婆相关。
二十三糖瓜粘。外婆说,腊月二十三祭拜过灶神的糖才最甜,要拜托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地呈吉祥。腊月二十四是全家大扫除的日子,床单、被罩、窗帘都要洗,玻璃、桌子都要擦拭一遍,调皮的我们为了逃避打扫,身着臃肿的棉衣棉裤,脚穿外婆纳的虎头棉鞋,在雪地里撒了欢地跑。
腊月二十六是家乡赶集的最后一天,也是炖肉的好日子。年前赶大集人山人海,红灯笼、对联、鞭炮、年画这四件是外婆家必买的。图个乐呵,外婆还会带我们去买糖果和油饼。最开心的是晚上,锅里的肉炖了一下午,满屋子飘着肉香,我们小孩早早地守在了炉子旁,一旦出锅,学着外婆外公将炖肉配着蒜泥小葱放进馒头里,等待的煎熬忽然就烟消云散,取而代之是吃上肉的满足。
腊月二十九开始贴对联、做花馍、包饺子。这一天,外婆会拿出她珍藏的剪刀、梳子及各种工具,开始雕刻寓意吉祥喜庆的花馍。虎头馍是挂在小孩胸前的,大的枣馍是要侍奉先祖的,鱼馍是要架起来放在堂前的。有趣的是,有时会在花馍里放个硬币,谁吃到了,就带给谁福气,是一年好运的开始。
守岁,我们俗称“熬财”。待到新年钟声响起,村子里一时之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回荡在夜空。那一夜,小孩们认真地把新衣叠好,摆放在床头,期待着一早起来穿新衣、拿压岁钱。
初一初二满街跑,初三不碰水地火,初四迎接灶王爷,初五要拜财神爷,初六千家送穷鬼,初七吃了七菜羹,来年定会大丰收,待到十五灯笼打,十六碰撞红火烧。
小时候的年,别有一番温情。如今给晚辈发压岁钱,微信红包已代替了纸质红包,没有了磕头拜年的礼节;网购新衣的便捷淡化了新年新衣的欣喜;旅行过年等新潮的方式也开始取代传统的过年方式……其实这些,都还不足以让我伤怀。最让我无法释怀的是外婆早已不在人世。“80后”的我,享受着隔代亲的特殊关爱,感受着老一辈人对过年礼节的虔诚。原来,过年留在我们心底最热烈的,还是那个最为牵挂的人。为过年操持家务的那个人没有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便也都被埋了起来。
春节饺子作文2
【过年 儿时的新衣】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在感觉中已经有些遥远,对于过年穿新衣服更是没有了小时候那急切的期盼。怀念儿时过年,成为增加年味的调剂品,虽然是久远的回忆,现在想起来还是那样鲜活生动。
小时候的过年,除了能吃到平常吃不到的好东西,能收到压岁钱,更重要的是能穿上新衣服。女孩子爱美,在年还没到来的时候,就开始想算着过年自己该穿什么样的衣服,都催促着自家的母亲快去扯布,裁缝那儿快不收衣服了,过年穿不上新衣服可怎么办?
我印象中好像没有那样去催促父亲,到过年时父亲准能给我带回新衣服和我意想不到的好吃的。记得那会儿只要供销社到了新货,只要与我有关的学习用品、吃的、穿的、一些小玩意儿,父亲都给我买,好多东西已经在前些时给我买过了,但还是重复着买,尤其是学习用品。清楚地记得那年供销社回来的年货中有我穿的花尼龙袜,四元钱一双,父亲都给我买,周围簇拥的购年货的婶子大爷们都说,小孩子还买那么贵的。
我九岁那年春节,在快过年的前两天,父亲从乡政府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拉开挂包找新衣服,一看又是学生蓝,左上兜还挂好了明晃晃的两支笔,一支钢笔,不同的是比前两年多了一支红蓝芯圆珠笔,我满脸的高兴劲儿一下就消失了。因为连着两个“年”的新衣服父亲都是让裁缝给我做的学生蓝,一样的蓝上衣、蓝裤子。我好像受了委屈似的说:别的女孩子都是花布衫、花灯芯绒布面料的花鞋,我穿上一身学生蓝再配一双蓝网鞋,跟男孩子似的,不如其她女孩子的新衣服那样花哨和俏美。父亲说:这才有学生样,钢笔能随手拿出来写字,红蓝笔可画图画,要么再给你装支毛笔,过年出去玩看你给谁家写的春联掉了,随手给补一笔方便。父亲这一说让我哈哈地笑起来,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要有学生样。
到了除夕的头天晚上,我就把新衣服拿出来,套在我厚笨的棉袄棉裤上试了试,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感觉有点肥大,便对父亲说,父亲说你长得快,等夏天的时候就不大了。我觉得父亲说得还是对,高兴地把新鞋、新袜叠好摆在枕头边放平,生怕乱放压出褶皱。
想着明天就要过年了,穿上新衣服去和同伴比美,真是高兴啊!想着想着,带着甜甜的笑意进入梦乡。
除夕一大早,我被鞭炮声从睡梦中惊醒,父亲叫我起床去放鞭炮。我穿好新衣服装了一挂鞭炮去找小伙伴玩,在花花绿绿的新衣服中,我那身学生蓝显得神气十足,左上兜的两支笔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晃眼,我打心眼儿里多了一种傲气,是因为兜里的笔,还是那身四个兜的学生蓝,我也不知道。
在鞭炮声和打闹的欢笑声中年三十的白天很快就过去了,等到夜色渐浓,玩了一天的我们各自准备回家,拍拍身上的新衣服,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光亮,摸爬滚打了一天,衣服上斑斑点点沾了许多脏迹和吃东西随手抹的手印。此时,家人唤回家的声音在张灯结彩的冬夜回荡,煤油灯火苗亮起的灯笼在冬夜的黑暗里跳动着,在白雪的映衬下充满了祥和与神秘感,我们便向家的方向飞奔,身后隐隐约约有一种沙沙沙的声音,但不敢扭头看,怕看见鬼。
乡村的除夕夜,守岁叫熬年,据说要是一夜不睡的话,会变得聪明,脑子反应快记忆好。这一夜,感觉到穿着新衣服熬年真是好累。
零点的钟声敲响,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和烟花旺火的燃烧声响彻除夕的夜空,预示着驱散旧年的所有晦气,迎接新年的吉祥,鞭炮声越响亮越吉祥。等这沸腾的烟花爆竹声渐渐远去,我们几个同伴相跟着,迎着有点刺脸的风,去挨家挨户的院里,在铺满炸碎的鞭炮纸堆里捡没有响过的瞎捻炮。一地的碎红弥漫着火药味儿,捡来的花炮筒把新衣服的兜子塞得鼓鼓的。
长大以后,告别了童年,从上学到工作再到成家,一次比一次走得远。对家乡过年的红火场面渐渐地变得遥远而模糊起来,关于新衣的期盼,已积压在记忆的最底层,早已被随时想买就买的现实生活所取代。
今年的春节由于疫情流行,我们只能宅家自乐,回忆儿时过年,如同一条细软柔韧的丝线,穿起萌动的春草、复苏的柳芽,和着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热浪,一路奔涌,迎接盎然春日的到来。
春节饺子作文3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终于到来了,在这合家团圆的日子里,我们主要有这几点:1、吃团圆饭2、看春晚3、放炮。
先从吃团圆饭说起吧,每逢过年,亲人们都凑在一起,围着一张大桌子,大人们一边吃着桌子上的美味佳肴,一边笑谈风声,而我们小孩子,则是一边吃饭,一边伸着头看电视上的精彩节目。饭桌周围,时常想起一阵阵的欢笑声,常常是一番热闹的景象。我家也不例外,今年,我姑姑一家都来我家过年。过年嘛,吃的自然会比平常好多了,什么糖醋排骨、大虾、清蒸鱼等等,真是让我们这帮贪吃的小孩子占了便宜,在吃饭时,要什么有什么,渴了就拿起杯子喝几口饮料。每当快乐时,不知怎么回事,我又想起了在祖国边疆守卫祖国的战士,在这合家团圆的佳节中,他们总是再拿着枪,不断地在便将上巡逻。他们牺牲了自己,却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做了卓越的贡献。
相信我们每年过春节放炮时都不会忘了放鞭炮吧?当大钟敲了12下以后,我们都会马上走出家门,来到一处最显眼的地方放鞭炮,通常是大人们拿着打火机,小心翼翼地凑到导火索边上,然后轻轻地让火与导火索一碰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来。一些胆小的孩子们总是捂住耳朵,躲到大人们的身后。在新年中,我们不可能只看到鞭炮,我们还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爆竹。当礼花齐放,我们会被各式各样的烟花弄得眼花缭乱,让你目不暇接。这里,我主要提醒一下,千万不要让小孩自己放炮,以免被爆竹炸伤。
随着春节的各种节目的增多和精彩,我们伟大的祖国也在随之变得繁荣昌盛。我坚信,在几十年后,甚至十几年、几年后,我们将会变为世界强国!
春节饺子作文4
2021年悄然而去,留给我们只是那一段美好的回忆。
春节期间,“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阵阵鞭炮声连续不断的响来,家家户户门口都贴有春联,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含义,各有各的祝福,有的在给朋友发短信,有的在登门拜访,甚至在电视里也有主持人的祝福,春节可真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节日。
大年三十,人们最盼望的一天,那天,我早早就来到了奶奶家,家里灯火通明,喜气洋洋,窗外的爆竹声声响,桌上摆满了佳希,全是一些大鱼大肉,当然还有一些蔬菜,香气自然是滚滚而来,让我垂涎三尺,恨不得上去大吃特吃,奶奶说:“可以开始吃了。”话还没说完,我伸手拿了一个特大号的鸡腿,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还有我最喜欢吃的红烧肉,它象征着红红火火。
吃完团圆饭后,弟弟和妹妹就吵着大人们放烟花,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爸爸带着我们去放烟花,各色的火焰不断地映入眼帘,绿的,像轻飘的叶子,左右飘动,红的,像成熟的果实,让人垂涎三尺,黄的,像活泼的精灵,白的,像洁白的蝴蝶,尽情飞舞,时强时弱的鞭炮声荡响在耳边,回到屋子里,我们全家围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的看着春节晚会。
虽然春节过去一个多月了,可我还想念着它,因为它毕竟带给我们快乐,它多么像甘甜的美酒,浇灌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春节,多么像一颗香甜的糖果,使每个人笑涿颜开。我喜欢过春节。
春节饺子作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放鞭炮是中国新年的传统习俗。人们在鞭炮声里辞别旧岁,也在鞭炮声里迎接新年。烟花鞭炮给新春佳节带来了浓浓的喜庆气氛。在旧社会,无论多穷的人家,除夕、初一、破五、上元(正月十五)这四天的鞭炮总是必不可少的,似乎没有了鞭炮声就不大像过年的样子了。
然而城里人就偏偏不能把鞭炮放得那么痛快。先是“禁放”,解禁则后是“指定”,指定时间和指定地点,总之要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尽管如此,却仍不能减少他们的兴致。去年春节期间,长春市就曾因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浓烟使民航飞机延误。而在燃放后的第二天早晨,收破烂的老头们去捡燃放后的纸筒,竟都有数百元的收入。如此限制,还是放了那么多,真叫人叹为观止。
既有买鞭炮的钱,又有放鞭炮的心情,却偏偏不能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燃放,这是城里人在这一问题上遭遇的尴尬。
在农村就不一样了,既没有时间约束,又没有地点限制。终于可以心情燃放了。在民俗中,除夕之夜是一定要在吃饺子前放一一挂鞭炮的,城里人有的要坐车去几公里外的指定地点燃放,这种感觉是无论如何也享受不到了。对此,他们大可以羡慕农村人的无拘无束。
可惜的是,在农村,一般人家是买不起那种动辄几十元、上百元的“礼花”、“礼炮”的,大多数人家,不过是买上几挂鞭炮、几支烟花,打发过这几个节令,营造一种氛围,求个心理满足而已。没人禁止,没人限制,却没有钱尽情燃放,这是农村人在这个问题上面临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