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阳刚作文
阳刚作文,就是要有真情实感和深厚的内涵。因为现在教育界普遍认为高中生写作文愿意“无病呻吟”,病恹恹的作文没有内涵,不符合高中生的身份和文化内涵。所以需要高中生的作文“阳刚起来”.<,阳刚作文>为题 800字 作文
阳刚”是宇宙之准则,“阴柔”是人定胜天之根本。阴阳之道是中国的哲学本源。当今之天下,阴盛阳衰,本末倒置,失根本而追末梢,此为“树欲静而风不止”。伪娘盛行,娘娘腔大行其道,此谓阳刚失也。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宇宙天地人生之法则。地球离不开太阳,文章离不开阳刚。失掉此准则,便是谬误。 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作文秘诀》,将写作文概括为四句话,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我以为作文不是“做作”文,文章的表达得流畅自然为最佳,作文可以写得“阳刚”一点。那么何为“阳刚”? 文章的“阳刚”就是透过浮华的表面,以真性情寄予文字,就有点简洁明了的韵味。 浮华的辞藻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缺少一针见血的深刻。这种硬伤如同“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一样。既然心中尚无愁绪,为何满篇泪眼婆娑。奢华的排比句堆砌起来并未让人感到语势的强烈震撼,反而让人萌生疑问,“这些词语为何被生拉硬拽至此处?”举个例子来说,读宋词的人都知道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婉约派大都是“小桥流水”“哀痛凄凉”,一开始读起来心中倒是和作者搭起了一座桥梁,也感受到了文章内暗蕴的一阵淡淡的哀伤,但当你读得多了体会得深了,你会有种吃肥肉的感觉,肥肉虽香,但腻得渗人。这时你会感觉心中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似乎不是那么强烈,因为作者因情因事所激发出的感情只寄托在一些套语滥调上,它引不起读者新鲜而真切的情趣。相反地,豪放派所包含的就多了,拿苏轼而言,前一页你还停留在“大江东去”地恢宏情景之中,后一页你就读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种情感的表达是真切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我们与作者之间因情感相似而建立起来的桥梁是那样坚固。它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真性情,率真而可爱,潇洒而豪放。哀伤也哀伤得真切,潇洒更潇洒得自然。这种细腻大概给人的就是“阳刚”的感觉了吧。 既然读起来有了这种“不真切”与“真切”的差别,那么我们在落笔的时候就不必为华丽的词句思索良久。韩愈谈到做文章的时候说:“唯陈言之务去”,套词滥调统统都省去,美人不必都是“柳腰桃面”,风景不必都是“春花秋月”。记得前一阵读过胡适先生作的一首诗,叫《乐观》。那时候新文化运动正在中华大地蓬勃开展,胡老先生弃掉文言文的繁长冗杂,做了一首白话新诗,第一段是这么写的: 这株大树真可恶 他碍着了我的路 来!快把他砍倒 树根也掘去 哈哈 好了 读完之后或许你会诧异,这首诗真的出自胡先生而不是一个刚入学的孩子?我已开始也有相同的疑问,但是我思索了几天觉得这大概就是胡先生的真性情,胡先生的“阳刚”。既然我有这种意愿将它写出那就大胆地平铺直叙;我有这种情怀将它定义为诗那它就是一篇打破格律舒服,脱去音韵枷锁的小诗;我有意以调侃的口吻写上“哈哈”,那我就不妨在其后再注上一个叹号来彰显我的真性情,这又有何不可? 与阳刚作文相对的就有“阴柔作文”,归根结底,这类文章阴柔就阴柔在它隐藏了自己的真性情。它们的作者出于炫耀又或其他目的写文章本身就与写作的根本目的相悖。既然文字无法承载自己的真性情,那又何必将它卸载纸上来促使矛盾的产生呢?这个问题让我无从解答,但当我们身处在这浮华的时代中,看到“阴柔”的《最小说》拿下众多冠军,郭敬明拿着限量版LV和笔记本在自家屋顶上自拍时,我承认我真真正正地败了,败给了这个时代,当然更败给了我们自己。 我们现在提出“阳刚作文”这个概念就是在这浮华的世界里种下了一株荷花,我们渴望“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文风,但是我们仅仅奢望的是“阳刚”一点的文风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需要“阳刚”的东西更多,不仅是文章上的“阳刚”。我们需要人格上的“阳刚”。我们不一定强势,但一定不是弱者;我们不一定固执,但一定不会轻易放弃;我们不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一定不会随波逐流。我们的阳刚是建立在这个时代上的,我们追求一种质朴的自然,摆脱那些低级的无病呻吟。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人格面对纷杂,这才是“阳刚”的完美诠释。物质上的富有从来不会像精神的富有一样充盈。所以说我们在提出“阳刚”作文的时候更希望的是人格上、精神上的独立,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需要,也是我们真正应该拥有的。 我们写不出“阳刚”的文字,正因为我们缺少人格精神上的阳刚。这种阳刚的缺失源于我们缺乏自身对事物、对社会的思考,只依赖于外界看似五彩缤纷的传媒,对于文化的认识只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我们接受的是快餐文化,而没有人能真正十年如一日的研读典籍。这是一种悲哀,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近似于共性的悲哀。 这种悲哀类似于鲁迅先生所说的“国民劣性根”。劣性的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勇敢正视它。缺乏阳刚的人格,我们用时间来打磨。用最直接的方式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我们需要的是真性情,需要的脱离温室后自己的独立,需要的是纯粹的直接。既然做不到“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就把意思表达的准确具体,就把事情做得直接有效。以手写我心,以心来看世界。我想这大概才是“阳刚”的真正目的,毕竟这世界需要的是说真话的人。什么是作文素材?怎么写作文素材?
1、作文素材:就是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素材”一旦进入文章之后就成为“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从作者得到素材的不同途径来看,素材又可表现为直接的事象材料(如生活中的现象)和间接的符号材料(如图文资料)。广义的素材可以泛指客观大千世界里的一切事象,真可以称得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作文素材,要善于从生活中去汲取精华。2、作文素材不是写的,是需要积累的。积累方法上,可以从生活中积累、从阅读中积累、从背诵中积累。
(1)从生活中积累
俗话说,生活有多广,语文就有多广。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知识库”,是“语言库”,是作文材料的丰富源。但它们是为有心者而准备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学习、工作、休息、文娱体育活动,还是走街串巷,还是旅游观赏、社会实践、社区活动中,都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多看、多听、多想、多吸收。养成认真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2)从阅读中积累
书籍报刊是作文材料的又一个丰富资源。比起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虽然是“第二手”的材料,但由于经过作者的加工整理,使材料更具规范、更精练、更集中的特点,便于读者吸收和积累。再说,中学生学习的任务重,不可能也不必一定要从生活中积累作文所需要的材料。那么就从书籍报刊中去积累材料了。
(3)从背诵中积累
指导学生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学生读而不背,作文时就会感到笔力不足,词语贫乏。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年龄段是一生中记忆的最佳时期这一特点,对学生加强背诵指导,强化记忆,帮助他们积累起终生受用不尽的材料。
扩展资料:
老师指导学生从背诵中积累的方法:
一般说来,教学每册教材,教师要做到:
①选择一些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的优秀课文,让学生整理背诵掌握全篇。
②对于不便全篇背诵的课文,可选择其中片断,指导学生背诵。并要他们抄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利用课余饭后,一早一晚,进行吟诵、品味、内化。
③指导学生摘录课文中的佳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这样,学生不仅能从中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段式、篇章结构方法,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巩固学习成果,而且便于把书本里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作文时想用某些句式、段式结构方法,也就如探囊取物了。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