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1000字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春节的作文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春节的作文1000字1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一个节日,而深圳则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融合了各地的习俗,我就说说我们家是如何过春节的。
过春节之前我最喜欢的就是去逛花市了。逛花市可是广东的传统习俗每当腊月二十几的时候,每当年宵花市那天,我们一家人都会一起去逛花市。在那几天,人人都会来逛一逛花市,看看有什么东西卖。所以,那几天花市中往往都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各种各样的商品都有,就拿花来说,就有“切花之魁”之称的剑兰,有傲雪凌霜的梅花,还有满天星、勿忘我等等许多花。除了花之外,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年货与各形各色的过年才有的特色小吃呢!
春节的作文1000字
每一次过年,我们都会做过年食品来吃。而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我还试过自己包过一种过年食品:炸油角呢!这个炸油角可是广东的传统过年食品,外表金金黄黄,而且还是胖乎乎的,就像是一个大大的金元宝。记得那时,奶奶包出来后的炸油角炸出来好看极了,就像是一个可爱的金元宝,看见奶奶包的炸油角如此可爱,我便挽起衣袖,跃跃欲试,心中也想来包一包这个可爱漂亮的炸油角。于是,我马上就跟奶奶说:“奶奶,我想包一包这个油角,行吗!”奶奶高兴极了,马上亲手给我示范怎么样包,很快,不到一会奶奶就已经包好了一个油角,精致的花边,胖嘟嘟的身子,让人看上去就有要咬上一口的冲动。我看奶奶如此快就包好了一个油角,还以为很简单呢!
于是,事不宜迟,我立刻拿起一块面皮,放上已经做好的馅料,就开始包起来。我按奶奶说的那样,把面皮两边对折,然后就再小心翼翼地把收好边,锁紧它。可是,边上的花纹却是最难弄,我再怎么锁,再怎么捏,也还是捏不出奶奶那么漂亮。好不容易才包好我人生中第一个油角,虽说是油角,却不像奶奶包的那样,白白胖胖的,反而是扁扁的,好像是泄了气一样。放到油锅里炸的时候,奶奶包的油角就像是活泼的小孩子,在里面上下玩耍,而我的呢,则像是一个没吃饱饭的小孩子,看来包油角还不是那么容易啊!
除了包油角,我们还要贴挥春,当然还少不了大扫除和吃团圆饭等等啦!春节的习俗那可是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的!所以,我天天都盼望着春节的来临。希望这些多姿多彩的春节习俗能够流传下去,永不断绝!
春节的作文1000字2
今年春节我来到了千年古都西安,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让我饱了眼福,陕西特色的美食则让我饱了口福,其中两道美食的余味至今仍在我的舌尖萦绕。
初见这名,我一下蒙了,这么繁杂的字形,怎么读啊?我向店主打听后才知其古怪的读音——“biang biang 面”。店主说这种面在制作时需不停地在案板上捶打,秦人将其发出的响声演化为“biang”的音,面因此得名。也有传说是一位怀才不遇的秀才为抵饭钱,创造了这字,既写出山川地理,也写尽世态炎凉。
这种面又名裤带面——这是在面条端上桌后我才知道的。仅仅几条面就堆满了一大碗,面条足有三根手指并在一起那么宽。这些面条犹如一条条素净的绸带纠缠在一起,上面堆积着又红又碎的辣子,仿佛是在绸带上绣了红艳艳的花团。拌匀后,面条被染成了橙红色,泛着油亮的光泽。我想用筷子去夹,不想越用力,面条滑得越快,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头,我小心翼翼地拎起来,不料这面条越拉越长,我只得站起来,胸中提着一口气,把手伸直,高高举过头顶,面条才算夹完了。仔细打量这一整根面条,真像一根裤带啊!
我把面条盘在碗里,扒进口中,首先感受到的是辣子的香醇——那种辣子虽然红得骇人,其实味道并没有它外表那么张扬。这种辣带着极强的地域特色,迅速充斥你整个口腔,而吃到那软弹的面条,则没有那么浓郁的味道,它是带着一股麦子的清香,就像其本身那样缠绵柔软。
听闻陕西人喜欢吃各种面,这“biang biang 面”位居第一,实不为过。因为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面里融入了陕西人的豪迈气概,面似其人啊!
提起羊肉泡馍的名声,几乎比“biang biang 面”还大。相传赵匡胤流落到长安,把身上仅剩的两块干硬的馍撕碎后,就着店主送的一碗羊肉汤,一气喝下,顿感寒冷一驱而散。后来,这羊肉泡漠就在民间流传开了。
吃羊肉泡馍很有讲究,我几乎是怀着虔诚之心来对待的。我按照正宗吃泡馍的方法,先耐着性子认认真真地把馍细细地撕碎,然后加葱、加蒜、加香菜,每个步骤都不敢马虎。终于完了,总算可以享用这美味的羊肉泡馍了。我端起碗来,一仰脖,啊!一股浓烈的蒜味!我措手不及,没想到心中向往的美食竟然是这般味道。我只得用勺子舀起一些碎馍来尝,味道却比那口汤还冲,它已经吸饱了蒜味羊肉汤,再加上后来撒的佐料,这种粗犷激烈的碰撞,作为南方人的我一下子还真受不了。偶一回头,瞥见邻桌有几人也正吃着羊肉泡馍,只见他们谈笑风生,“呼噜呼噜”声不绝于耳,估计他们一定是惯吃羊肉泡馍的当地人吧!看来,我舌尖品尝极致味道的本领还需锤炼,不然有些西安的美食,甚或是其他地域的美味,我是无福消受的。
这次西安春节美食之旅,至今想来,回味无穷。在舌尖品尝美食的同时,我了解了陕西一地的风俗民情,也明白了,一个人的品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对食物如此,对文化或者其他东西也是一样啊!
春节的作文1000字3
春节,应该算是中国人最重要也最隆重的节日了。在春节期间,几乎所有人都会回老家过年,与家人团聚。
春节是响亮,明亮的。提起春节过年,自然少不了各式各样的鞭炮烟火。大的小的,长的短的,令人眼花缭乱。小孩子们多是拿着外面包着彩色纸的细长的竹棍烟火,一点着,就喷出会变色的火焰,伴随着孩子们童真的笑声,与年味一起,在空中酝酿。大一点的孩子已经不稀罕小孩的玩具了,他们点响较大的烟花。说时迟那时快,细小的火花冲破纸筒的束缚,飞上比墨还黑的天空,绽放出朵朵绚丽的花。红的,金的,蓝的,像星星,像笑脸,点亮了天空,点亮了新年。大人趁着难得的假期,也像孩子似的,在长长的铺了一路的条状鞭炮唱起欢快的噼啪之歌时,拍着手快活地笑。
春节是喜气洋洋的。过年,就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儿女回家探望老去的父母,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也得以相见。老人与难得一见的儿女们围坐在桌旁,嗑着瓜子,聊着家常。大人们难得的清闲,因为孩子们自得其乐,不用他们操心。新年时,桌上总有一堆一堆的零食,几个孩子一起坐在旁边,一起分享一年一次的盛宴。他们嗦着糖,数数赚到的压岁钱,盘算着该买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时不时瞄几眼电视,还挺悠闲。在过年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成人为家人团聚而喜,孩子为好吃的好玩的而喜。这些喜与春节一起在人们心中化开。
春节是红彤彤的。贴对联,年画是春节的一大特色,意寓祝福新年吉祥,万事如意。血红的纸上有着金光闪闪的花纹,衬上墨黑的大字或画工精细的门神,说不出的大气喜庆。窗花也是新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灵活灵现的图案,生动形象地映出春节的欢乐。除了烟花爆竹,在新年照亮夜晚的还有灯笼。孩子们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在街上玩耍。红底金花的,金底红花的,都印着祝福语,绽放着它们的色彩。在新年的夜晚,灯笼们用火光照亮了人们幸福的笑脸。在新年,人们用穿新衣的习俗,红色的新衣为主。大街小巷上,总能看到穿着火红新衣的人们,就像一簇簇火焰。孩子们最喜欢的,大概是红包了吧。一个个红色纸包装着一张张红色的钱,它们用得孩子高高兴兴。
春节是香喷喷的。春节时,为了庆祝、待客、送礼,人们往往会准备很多食物。有时是自己家做的地方特色,传统食品;有时是商场里精细包装的零食补品;有时是过年必备的酒水饮料。总之,过年总是有吃不完的好东西。但春节传统的美食,才是最具代表性的。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一家人围坐在桌旁,聊着天,一起动手包饺子。小孩们自然包不太好,饺子煮出来往往是各种奇形怪状,漏馅的漏馅。但是不管卖相好不好,一大家子人团聚吃饺子,总是很愉快的。饺子的香,从家家户户的窗户飘出,弥漫在街上。
春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值得让我们流传下去。请大家不要总是太过注重过国外的节日,反而忽视了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因为老祖宗把它们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直至今天,定是有道理的。
春节的作文1000字4
春节是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每年一进腊月,民俗便渐次展开长卷,春节的情韵传出浓浓的气息,一个个民俗像走马灯似的接踵而来。喝腊八粥、祭灶王爷、清扫除尘、置办年货、吃年夜饭、爆竹岁除,年还没到,这些民俗已经悄悄地开始酝酿过年的气氛了。
祭灶王爷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上天言好事,来年求平安。灶神俗称灶王爷、灶公、司命。灶神在战国时已出现,魏晋以后的灶神成为天神监察下界的耳目,他常驻人家,与百姓朝夕相处,监视着民间的一举一动。民间日常生活中免不了磕磕碰碰,人们担心灶神打小报告,于是便跟他套近乎,俗称“媚灶”。向神灵献媚是民间信仰的常见表现,不过在灶神祭祀上,表现得更为生动有趣。比如用酒糟涂抹灶门,称为“醉司命”;给灶王爷供灶糖,“辛甘臭辣,灶君莫言。”这种黏度极高的糖,不仅黏住了灶神的嘴,也甜了灶神的心。
清扫除尘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后,“二十四,打扬尘。”人们就开始清扫、洗涮,干干净净迎新年了。平时人们对于屋内清扫是小心谨慎的,唯恐触犯神灵,现在将居家的灶神送走了,人们得到了任意清扫的机会。扫尘虽然是实际的卫生行为,但在古代,却是祭祀活动开始前必须进行的空间净化活动。
人们不仅以驱邪、送神的形武实现净化,人体自身也需要洁净,以除旧迎新,被子、衣物全部洗干净,全家老少都要洗澡。除了洗浴之外,还有剃年头,民间俗称“有钱无钱,剃头过年”。
备置年货
“腊月二十五,家家磨豆腐。”这天人们进入过年前食物的准备阶段。当然过年食品不仅是豆腐,丰盛的食物是大年的典型特征。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儿盼过年。”因为过年有许多平时难得的吃食与娱乐。过年食品最能体现民俗的统一性与地方性。过年吃年糕,意味年年俱高,祈求一年更比一年好。蒸年糕是用头遍面发酵揉合,有的在馍里铺上一层枣,有的在馍上面黏上枣。俗话说:“穷过年,富过年,没吃肉没过年。”过年食品中最重要的是肉,过年一定要有。
守岁
吃过年夜饭,一家人便围坐在火炉旁边,灯火通宵不灭,拉家常,一直聊到五更天明,迎来新岁。人们在辞旧迎新的除夕,以通宵不寐的形式守候新年的到来,称为“守岁”“熬年”。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20__多年的历史,守岁的目的是祈求长命。民间为了阻止人们除夕睡觉,还形成了一种禁忌,说如果这晚睡觉,第二年身体就不好。守岁是为了强身固体,延年益寿。在古代守岁还是为父母或老人祈寿的重要方式,因此一般人都坚持守岁。守岁是对旧岁的辞别与对新年的守望,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现在守岁、熬年,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这就是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
爆竹岁除
新年爆竹起源于原始宗教信仰。民俗认为,鞭炮等响声,能驱赶鬼邪。古时燃爆竹,方法是将竹筒置于火中烧烤,竹筒受热膨胀,最后爆出声响,直到唐宋时期仍然采用这种爆竹方式。宋代除了传统的天然爆竹外,还出现了火药爆竹。这种火药爆竹不仅有霹雳的雷声,而且有硝烟散出。爆竹散出的硝烟有消灭空气中病菌的功效,所以人们在瘟疫发生的时候,经常要燃放爆竹。爆竹除了驱邪外,还用它来送神、迎神,以及接待拜年客。每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举国上下烟花飞舞、鞭炮齐鸣,一向矜持的中国人,此刻融入狂欢的世界。
春节的作文1000字5
爆竹声中比谁富,请客送礼攀门户; 百感交集糊涂日,只盼新春回旧图。——题记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规模也是最大的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活动丰富多彩,贴春联、拜年、燃放鞭炮、阖家团聚…充满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然而回首近几年,“欢欣鼓舞”的节日里,暴露了太多与我们追求的和谐社会的理想不相协调的内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是感觉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淡。以前,全家欢聚一堂,一大桌人围着吃着热腾腾的饭菜,饭香情更浓。现在,太多的人为了方便,选择集资在酒店吃饭,人闲情也淡。以前,大家选择看春晚等新年的第一声钟声。但是近几年能够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的又有几人,地方电视台都办春晚,相似的内容和煽情方式,苦了原本想在电视陪伴下等钟声的人。春节已成为一些人的负担,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总是听到有人抱怨:唉,过年钱越花越多!送礼送得太好自己心痛,送得一般人家不稀罕,送得差又拿不出手。这送礼就送出了不和谐。
春节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一个好机会。春节请客送礼,美其名曰“联络感情”,实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请人帮忙,哪能两手空空;给人送礼,不能堂而皇之;春节送礼,岂不“名正言顺”?于是,热闹的春节暗潮汹涌。总有那么多地方门庭若市,求情求财求官求消灾的。酒店里,生意兴旺,因为这里是求官求财者的宝地,能得高官垂青,从此飞上枝头变凤凰。可叹啊,“店中自有黄金屋,店中自有颜如玉,店中自有千钟粟”。桌面上送礼还不是最好方式,于是他们另谋他法。这时我们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就被无端地卷入罪恶中了。
给压岁钱是春节的重要习俗。对一些有求于领导的人而言,压岁钱更成了他们变相送礼的最好包装。“春节到领导家拜年,给领导家孩子大把压岁钱已是司空见惯,甚至给领导家宠物压岁钱的新闻,也偶有所闻。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到了春节,则是‘一人得道,鸡犬拿红包’。”
然而以上行为再可耻,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恨的是,春节将至,商家就会绞尽脑汁开展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欺骗大众。媒体上不断披露那些满就送、返的活动带给消费者的并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而是一步步把消费者诱入价格陷阱。更有甚者,一些商家为了大赚一笔,昧着良心把已经过期的库存品重新贴上标签进行售卖,为了让食物看上去新鲜又美观,有时又加入一些对人类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有些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
社会中的险恶,冲淡了原本应充满人情的春节。家庭的冷漠,更给我们的春节文化和精神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打扫屋子,置办年货,请客送礼,走门串户,似乎是那样的和谐融洽。然而——我看到的却是如下画面:老爹老娘辛辛苦苦烧帮忙,吃饭时却被搁置在旁享受两人“烛光晚餐”;本想和分别很久的女儿女婿谈谈心,却终究比不上麻将的魅力;想跟外甥亲热亲热,却被玩弄得团团转。他们需要儿女问候,儿女扔来几张钱;他们需要儿女关怀,儿女带来自己的哀愁和抱怨……
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起,我听到一声声叹息和期盼:回归吧,春节。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