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春节优秀作文5篇

每到春节的时候无论离家乡的多远,都会赶回家里和父母亲人们一起度过和这个节日,一起享受这个幸福的时刻,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长安春节作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长安春节作文1

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春节,这是一年最为隆重的节日,为了迎接春节,通常进入腊月人们就会为春节做准备了。

腊月里,我们这里的人家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灌香肠,只有这个时候灌的香肠,经过寒冬腊月的太阳晒过、风吹过,才会有腊香。还有些人家会腌渍咸肉、咸鱼等等。这个时候的商场、超市里都会在醒 目的位置摆上丰富的年货供大家选择购买,有瓜子糖果,还有好多大礼包,妈妈通常会买些花生、瓜子、巧克力、牛肉干,以及一些新鲜水果。

丰盛的年货准备好了,接下来还要进行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年。到了除夕那天,大扫除也结束了,家里就会贴上对联、窗花,挂上红红的中国结,还有年年有“鱼”、“五谷丰登”等,寓意着 好的来年。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就象北方人过年吃饺子一样,我们这里的人家基本上都会准备春卷,有迎春喜庆的吉兆。年夜饭过后,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看中央电视台的春 节联欢晚会。节目的类型很多,今年我最喜欢看魔术—年年有“鱼”,我觉得太神奇了。当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来的时候,外面鞭炮声四起,礼花绽放,大家热热闹闹的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个时候,妈妈 会为每个人端上一碗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当然,除夕夜我最高兴的事还有压岁钱,爸爸妈妈、外公外婆都会给。我会让妈妈帮我保存起来,在我需要买书本或是有其它用途的时候再拿出来。

正月初一起床,妈妈早就为我准备了新衣新裤。穿上崭新的衣服,我就跟着爸爸妈妈他们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去了。正月里,大家都这样走亲戚拜年,每到一家,主人都会拿出准备好的年货与大家一同分 享,热闹非常。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时候处处张灯结彩,大家会走上街头、走进公园,赏灯游园。过完元宵节,这个春节才真的算结束了,大家又恢复了往日正常的生活,我也要 开学了。

新的一年,新的学期,新的开始。

长安春节作文2

【过年 儿时的新衣】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在感觉中已经有些遥远,对于过年穿新衣服更是没有了小时候那急切的期盼。怀念儿时过年,成为增加年味的调剂品,虽然是久远的回忆,现在想起来还是那样鲜活生动。

小时候的过年,除了能吃到平常吃不到的好东西,能收到压岁钱,更重要的是能穿上新衣服。女孩子爱美,在年还没到来的时候,就开始想算着过年自己该穿什么样的衣服,都催促着自家的母亲快去扯布,裁缝那儿快不收衣服了,过年穿不上新衣服可怎么办?

我印象中好像没有那样去催促父亲,到过年时父亲准能给我带回新衣服和我意想不到的好吃的。记得那会儿只要供销社到了新货,只要与我有关的学习用品、吃的、穿的、一些小玩意儿,父亲都给我买,好多东西已经在前些时给我买过了,但还是重复着买,尤其是学习用品。清楚地记得那年供销社回来的年货中有我穿的花尼龙袜,四元钱一双,父亲都给我买,周围簇拥的购年货的婶子大爷们都说,小孩子还买那么贵的。

我九岁那年春节,在快过年的前两天,父亲从乡政府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拉开挂包找新衣服,一看又是学生蓝,左上兜还挂好了明晃晃的两支笔,一支钢笔,不同的是比前两年多了一支红蓝芯圆珠笔,我满脸的高兴劲儿一下就消失了。因为连着两个“年”的新衣服父亲都是让裁缝给我做的学生蓝,一样的蓝上衣、蓝裤子。我好像受了委屈似的说:别的女孩子都是花布衫、花灯芯绒布面料的花鞋,我穿上一身学生蓝再配一双蓝网鞋,跟男孩子似的,不如其她女孩子的新衣服那样花哨和俏美。父亲说:这才有学生样,钢笔能随手拿出来写字,红蓝笔可画图画,要么再给你装支毛笔,过年出去玩看你给谁家写的春联掉了,随手给补一笔方便。父亲这一说让我哈哈地笑起来,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要有学生样。

到了除夕的头天晚上,我就把新衣服拿出来,套在我厚笨的棉袄棉裤上试了试,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感觉有点肥大,便对父亲说,父亲说你长得快,等夏天的时候就不大了。我觉得父亲说得还是对,高兴地把新鞋、新袜叠好摆在枕头边放平,生怕乱放压出褶皱。

想着明天就要过年了,穿上新衣服去和同伴比美,真是高兴啊!想着想着,带着甜甜的笑意进入梦乡。

除夕一大早,我被鞭炮声从睡梦中惊醒,父亲叫我起床去放鞭炮。我穿好新衣服装了一挂鞭炮去找小伙伴玩,在花花绿绿的新衣服中,我那身学生蓝显得神气十足,左上兜的两支笔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晃眼,我打心眼儿里多了一种傲气,是因为兜里的笔,还是那身四个兜的学生蓝,我也不知道。

在鞭炮声和打闹的欢笑声中年三十的白天很快就过去了,等到夜色渐浓,玩了一天的我们各自准备回家,拍拍身上的新衣服,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光亮,摸爬滚打了一天,衣服上斑斑点点沾了许多脏迹和吃东西随手抹的手印。此时,家人唤回家的声音在张灯结彩的冬夜回荡,煤油灯火苗亮起的灯笼在冬夜的黑暗里跳动着,在白雪的映衬下充满了祥和与神秘感,我们便向家的方向飞奔,身后隐隐约约有一种沙沙沙的声音,但不敢扭头看,怕看见鬼。

乡村的除夕夜,守岁叫熬年,据说要是一夜不睡的话,会变得聪明,脑子反应快记忆好。这一夜,感觉到穿着新衣服熬年真是好累。

零点的钟声敲响,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和烟花旺火的燃烧声响彻除夕的夜空,预示着驱散旧年的所有晦气,迎接新年的吉祥,鞭炮声越响亮越吉祥。等这沸腾的烟花爆竹声渐渐远去,我们几个同伴相跟着,迎着有点刺脸的风,去挨家挨户的院里,在铺满炸碎的鞭炮纸堆里捡没有响过的瞎捻炮。一地的碎红弥漫着火药味儿,捡来的花炮筒把新衣服的兜子塞得鼓鼓的。

长大以后,告别了童年,从上学到工作再到成家,一次比一次走得远。对家乡过年的红火场面渐渐地变得遥远而模糊起来,关于新衣的期盼,已积压在记忆的最底层,早已被随时想买就买的现实生活所取代。

今年的春节由于疫情流行,我们只能宅家自乐,回忆儿时过年,如同一条细软柔韧的丝线,穿起萌动的春草、复苏的柳芽,和着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热浪,一路奔涌,迎接盎然春日的到来。

长安春节作文3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临近年末了,春节也即将来临。

日子一天天过去,春节的气息也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喜庆的“福”大街上人们都忙着买年货,家长领着孩子在服装店里买新衣服。许多大人们忙着清洗着自己的房屋。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春节即将来临,好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

春节终于到了,当钟声响起时,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遍每个角落,窗外的草地上已经有许多穿着新衣服的孩子在游戏。我重睡梦中醒来,第一反应是我又长了一岁,穿上新买的衣服,和屋外的`伙伴们一起玩耍。

大人们在自家的院子里放鞭炮,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孩子都在旁边捂着耳朵驻足观看,鞭炮响完后,就是孩子的乐园。孩子冲到鞭炮堆里去寻找未燃的鞭炮,比一比谁找的数量多。看着伙伴们都认真的在寻找,我也拿着一根小木棍努力的找着。

家家户户都换上了新的对联,看着一副副春联,我不禁想到了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春节号长春”。家家的门前都被装扮成了红色,我不禁看到了节日的气息。还看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希望与祝福。

拜年是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每当到外婆家拜年时,外婆总会端来一杯用冰糖泡的冰糖茶,让我喝,接过茶一口下肚,那个甜味一下甜到心底,真想再喝一杯,接着就向外婆说着吉祥的话,拜完年后外婆就会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红包塞进我的手里,此时我不必像平时那样看父母的脸色,而是大大方方的把红包接过,心里美滋滋的。

夜幕降临后,人们都在屋外放烟花,,这激动人心的时刻,“3——2——1”瞬时,烟花四射,仿佛如惊雷般的响声出现,我忙出来观看,这一看可了不得,天空呈现迷人的黑色,再加上灿烂的烟花,让人目不暇接,红的,紫的,蓝的,绿的,金的……五彩缤纷,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高,就象在比美似的,只见一个金色的点,高高的飞起,这五彩的烟花仿佛就是印在天上。地上传出人们的欢声笑语,欢呼声随着烟花飘荡在节日的夜空中!

春节预示着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这你年一定充满朝气,一定充满着希望。

长安春节作文4

九九重阳节、元旦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中国的传统佳节有很多很多,但让我最喜爱最难忘的节日还是春节。

新春佳节就要到来,家家户户都在贴春联、备年货……我们家也不例外。全家总动员,在外婆的安排下各自行动,做着准备。吃团圆饭时,我站起来举杯说:“外婆,这一杯我敬您,感谢您每天为我洗衣、做饭,祝您长命百岁、身体健康。”外婆听后乐开了花,站起来对我说:“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之后,我又举杯祝愿外公,祝愿舅舅一家,祝愿爸爸妈妈。大家边吃边聊,互相举杯敬酒。

吃过晚饭后,大家在小姨婆家门前的一块空地上放起了烟花炮竹。看着美丽的焰火,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飞流而下的瀑布,有的像一闪而过的流星,还有的像一条金龙直冲云霄……它们把整个天空映照得绚丽多彩、五彩缤纷。我左手拿着烟火一跑一跳的,开心极了!

大家望着这五彩的天空,伴着欢声笑语,辞旧迎新,大家又度过来一个美好而又难忘的节日——春节。

长安春节作文5

【故乡的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宝宝前几天幼儿园新学的儿歌,一回来就兴奋地表演给我看。看着她开心的模样,我想起了自己儿时对新年的认知,也是从腊八节开始的。白雪皑皑的北方,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勤劳的人们进入闲时,不再耕耘,把大把大把的热情和精力,挥洒在准备过新年的活动里。而我对于浓浓年味的记忆,全和外婆相关。

二十三糖瓜粘。外婆说,腊月二十三祭拜过灶神的糖才最甜,要拜托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地呈吉祥。腊月二十四是全家大扫除的日子,床单、被罩、窗帘都要洗,玻璃、桌子都要擦拭一遍,调皮的我们为了逃避打扫,身着臃肿的棉衣棉裤,脚穿外婆纳的虎头棉鞋,在雪地里撒了欢地跑。

腊月二十六是家乡赶集的最后一天,也是炖肉的好日子。年前赶大集人山人海,红灯笼、对联、鞭炮、年画这四件是外婆家必买的。图个乐呵,外婆还会带我们去买糖果和油饼。最开心的是晚上,锅里的肉炖了一下午,满屋子飘着肉香,我们小孩早早地守在了炉子旁,一旦出锅,学着外婆外公将炖肉配着蒜泥小葱放进馒头里,等待的煎熬忽然就烟消云散,取而代之是吃上肉的满足。

腊月二十九开始贴对联、做花馍、包饺子。这一天,外婆会拿出她珍藏的剪刀、梳子及各种工具,开始雕刻寓意吉祥喜庆的花馍。虎头馍是挂在小孩胸前的,大的枣馍是要侍奉先祖的,鱼馍是要架起来放在堂前的。有趣的是,有时会在花馍里放个硬币,谁吃到了,就带给谁福气,是一年好运的开始。

守岁,我们俗称“熬财”。待到新年钟声响起,村子里一时之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回荡在夜空。那一夜,小孩们认真地把新衣叠好,摆放在床头,期待着一早起来穿新衣、拿压岁钱。

初一初二满街跑,初三不碰水地火,初四迎接灶王爷,初五要拜财神爷,初六千家送穷鬼,初七吃了七菜羹,来年定会大丰收,待到十五灯笼打,十六碰撞红火烧。

小时候的年,别有一番温情。如今给晚辈发压岁钱,微信红包已代替了纸质红包,没有了磕头拜年的礼节;网购新衣的便捷淡化了新年新衣的欣喜;旅行过年等新潮的方式也开始取代传统的过年方式……其实这些,都还不足以让我伤怀。最让我无法释怀的是外婆早已不在人世。“80后”的我,享受着隔代亲的特殊关爱,感受着老一辈人对过年礼节的虔诚。原来,过年留在我们心底最热烈的,还是那个最为牵挂的人。为过年操持家务的那个人没有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便也都被埋了起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