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文小学2年级5篇
春节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传统文化,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春节是集中展现传统文化的节日。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春节作文2年级”,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春节作文2年级1
我期盼已久的除夕夜终于到了,那天爆竹声声,是除夕夜有力的鼓点,窗花张张,是除夕节美丽的风景……
除夕之夜,二大爷、大大爷一家都团聚在我的家里。大家坐在沙发上闲谈,喝茶,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一旁的我和堂妹堂姐玩得正欢呢!
“来!吃团圆饭了!”奶奶一声“令下”,大家纷纷拥向饭桌。我看了看饭桌,哇,可真丰盛,上面摆满了美味佳肴。大家推推挤挤,找到了各自的座位,便迫不及待的夹菜,喝饮料和酒。大家一边吃一边谈天论地,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来,一起干一杯!”“干!”顷刻间,十几只杯子碰在了一起,大家一起开怀畅饮。
吃饱喝足后,大家揉着肚子坐在沙发上。爸爸找出了存在电视里的老照片一起观赏,他们回忆起了原来酸甜苦辣的往事。我和堂妹堂姐则在一旁拍气球,打仗……那高兴劲别提了。
“发红包了,发红包了!”奶奶吆喝道。我一听,二话不说,三步并两步地跑到奶奶面前,抽了一个大红烫金的红包,打开一看,是一张散发着油墨香的百元新钞,我看着这张百元大钞,心里乐滋滋的。
收完红包后,小朋友们都觉得心满意足了,二大爷、大大爷也该回家了。送走了他们,我和爸爸妈妈开始兴高采烈地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真精彩,让人拍手叫绝!有婀娜多姿的舞蹈,美妙动听的歌曲,令人称奇的魔术,幽默风趣的相声……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静静地躺在床上,听着一连串的爆竹声,压抑不住兴奋的心情,难以入眠……
春节作文2年级2
【故乡的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宝宝前几天幼儿园新学的儿歌,一回来就兴奋地表演给我看。看着她开心的模样,我想起了自己儿时对新年的认知,也是从腊八节开始的。白雪皑皑的北方,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勤劳的人们进入闲时,不再耕耘,把大把大把的热情和精力,挥洒在准备过新年的活动里。而我对于浓浓年味的记忆,全和外婆相关。
二十三糖瓜粘。外婆说,腊月二十三祭拜过灶神的糖才最甜,要拜托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地呈吉祥。腊月二十四是全家大扫除的日子,床单、被罩、窗帘都要洗,玻璃、桌子都要擦拭一遍,调皮的我们为了逃避打扫,身着臃肿的棉衣棉裤,脚穿外婆纳的虎头棉鞋,在雪地里撒了欢地跑。
腊月二十六是家乡赶集的最后一天,也是炖肉的好日子。年前赶大集人山人海,红灯笼、对联、鞭炮、年画这四件是外婆家必买的。图个乐呵,外婆还会带我们去买糖果和油饼。最开心的是晚上,锅里的肉炖了一下午,满屋子飘着肉香,我们小孩早早地守在了炉子旁,一旦出锅,学着外婆外公将炖肉配着蒜泥小葱放进馒头里,等待的煎熬忽然就烟消云散,取而代之是吃上肉的满足。
腊月二十九开始贴对联、做花馍、包饺子。这一天,外婆会拿出她珍藏的剪刀、梳子及各种工具,开始雕刻寓意吉祥喜庆的花馍。虎头馍是挂在小孩胸前的,大的枣馍是要侍奉先祖的,鱼馍是要架起来放在堂前的。有趣的是,有时会在花馍里放个硬币,谁吃到了,就带给谁福气,是一年好运的开始。
守岁,我们俗称“熬财”。待到新年钟声响起,村子里一时之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回荡在夜空。那一夜,小孩们认真地把新衣叠好,摆放在床头,期待着一早起来穿新衣、拿压岁钱。
初一初二满街跑,初三不碰水地火,初四迎接灶王爷,初五要拜财神爷,初六千家送穷鬼,初七吃了七菜羹,来年定会大丰收,待到十五灯笼打,十六碰撞红火烧。
小时候的年,别有一番温情。如今给晚辈发压岁钱,微信红包已代替了纸质红包,没有了磕头拜年的礼节;网购新衣的便捷淡化了新年新衣的欣喜;旅行过年等新潮的方式也开始取代传统的过年方式……其实这些,都还不足以让我伤怀。最让我无法释怀的是外婆早已不在人世。“80后”的我,享受着隔代亲的特殊关爱,感受着老一辈人对过年礼节的虔诚。原来,过年留在我们心底最热烈的,还是那个最为牵挂的人。为过年操持家务的那个人没有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便也都被埋了起来。
春节作文2年级3
在一片鞭炮声中,我们告别了去年,迎来了充满活力的新年。
大年三十晚上,整个深圳沉浸在一片喜庆节日的气氛中,红红火火迎接新年。
深圳的大街小巷,高楼大厦,挂上了红艳艳的圆灯笼,园岭的工商银行大楼上,高悬着“恭贺新禧”巨幅挂匾。我们小区的入口的醒目位置上,新年祝福语和大大的红色福字相辉映着。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喜庆的红色中,
人们在很久以前就发现了火,火对人的改变非常大,使人吃上香喷喷且健健康的食物,人们后来逐渐从使用天然火发展到能够自己生火。延至于今,人们一直将红色作为喜庆的颜色,希望在新的一年,我们的生活能够红红火火,福气到家。
还有一种非常受人喜欢的颜色是金黄色,因为金黄色象征金子,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大家都希望在新的一年中能够招财进宝。所以,新年的家居布置,少不了在家里的茶几上摆上金黄色的橘子,还有外形是元宝或金币的朱古力糖果等等。这些都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希望与祝福。
有一种风俗是,在新年的前一天去逛花市,希望将旧的一年里不好的运气通通甩走,迎来五彩缤纷的新的一年。
我们在花市里挑了几株含苞欲放的桃花,祈愿来年走好运,让桃花带来了春的气息。
粉红色的花瓣在家里大厅开放时,既使家里变得更加温馨与温暖,更增添了新春的气息。
大年夜,我们小区很热闹,广场上,孩子们在外面玩着,追逐着,洋溢着欢乐的笑脸。,鞭炮的噼啪声此起彼落。为小区里增添了节日浓浓得欢乐的气氛,
让我想到小时侯过春节是的情景,尽情的玩耍,无忧无虑。
过年是由许多快乐元素组成起来的一个五彩缤纷的节日,让我们与家人与全国人民一起享受春节的快乐!
春节作文2年级4
中国,在外国人眼中,素来就是礼仪之邦。因此,自古以前,中国就有不计其数的传统节日。春节也不例外,现在春节虽已远去,可那过年的声音,过年的味道,还时常萦绕在脑际。不管何时,想起春节,总会有些抹不去的美好记忆。
二十六日,是我最高兴的日子,因为那刻,我已成功到达老家。
老家有句俗话:“二十七、二十八,贴门花。”所以第二天,我们便去贴门联了。
大伯母不知是怎的,贴对联从来不用胶带,而是古老的方法,整整熬了一大锅像玉米粥一样的家伙,听伯母说,这就是传说中的:“浆糊”。不过,这家伙果真是名不虚传,往墙上和对联上均匀一抹,再把对联拍上墙去,这就算风再大,也吹不下来了。
老家还有句俗话:“二九,吃肉。”所以没到二十九日,老家的巷子里便充满了卖肉的人。老家的肉纯天然好吃,所以卖肉的行家虽多,但个个生意不错。但最好不过的就是我们这些晚辈们,光大伯亲戚就有好几个,随便进哪一家,就会被热情款待一番。
大年三十白天没什么可玩的,于是表姐就提议,斗扑克。五个人围着一个被倒放的大铁盆,就可以开始进行真实又激烈的“纸上谈兵”了。但老天未必太天妒英才了。那时我的运气实在不佳。斗了几盘,我就败了几盘。真是太“幸运”了。
大年初一是最累的一天。早上,我们要五点多的时候就起床,然后赶紧穿衣,接着再去吃饭。吃饭的过程中大人还不忘放上长长的一卷爆竹。等饭吃完了,我们也就完全睡醒了。于是,我和表哥、表姐们赶紧去奶奶家,恭贺新春。但给爷爷奶奶贺岁,首先就是拜年。拜年可麻烦了,先不说每一步必须的礼节姿势,就是光论站站、跪跪、磕磕就得十三下,奶奶心疼我们,就让我们每个人磕一下,便可拿着红包走了。但是过了奶奶这一关,剩下的还有很多关。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中,除了睡觉,剩下的最多时间就是在去某某家的路上,奔波不停。哎!那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假如给我三天时间。”
春节的记忆,可以说是“劳逸结合”或“逸中藏累”吧!
春节作文2年级5
【高桥的松糕】
上海市高桥镇的糕点品种很多,历来有名气。除了松糕,还有印糕、方糕、定胜糕、一捏酥、一口酥……到了过年时,高桥人却对松糕情有独钟。远离家乡的人儿每年都想尝一口家乡的松糕,来回忆小时候的味道。
高桥的松糕之所以好吃,就在于制作讲究。制作松糕的原料是糯米和粳米,按照三七配比,蒸出来的松糕软糯合适;按照四六配比,则软糯些。将配比好的糯米和粳米洗净后,一般要浸泡一天,之后把水沥干。捏一拳头米,掷下去散得开,这样的米就可以碾磨成粉了。一般的人家用石臼自己舂粉,再用竹筛筛粉。竹筛有两三种,按喜好选择,筛出的粉可以粗一点,也可以细一点。
舂好的粉还不能直接拿去蒸糕,需要将其倒入团箕,放入白糖,缓慢加水,搅拌均匀。水加完以后,会有干粉和湿粉。将干粉与湿粉轻轻揉搓。接着就是蒸糕前的关键活——测试糕粉干湿是否均匀:用手轻轻握住一团粉,使得粉能够结成块状,手松开以后,块状物落入盆中,只要轻轻一敲就能松开还原成粉状物,糕粉就算是干湿均匀。如果糕粉干湿不匀的话,蒸出来的松糕不但不好看,还会有一块块疙瘩蒸不熟。
最后将糕粉均匀倒入叫“糕蒸”的模子里,这模子大多是用白铁皮做成的,像无盖又无底的蒸锅。蒸糕最重要的是蒸汽充足。大人们总在晚上蒸,紧闭门窗,不让小孩们看。其实就是怕小孩进进出出影响蒸汽力道,使糕“伤风感冒”。为了脱模容易、糕面光洁,每蒸一次,都要用猪油将“糕蒸”内壁涂抹一遍。
蒸熟的松糕要洒上薄薄的、细细的一层糕粉,然后加入核桃仁、红枣、黑枣,也可以加入豆沙、核桃仁、蜜饯等,最后再放入锅里蒸二十分钟左右即可。
松糕就制作完成了,刚出锅的热松糕软糯香甜,放到春节吃,只需将冷却的松糕切成片隔水蒸热,即可食用,味道也是一样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