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过年一瞬作文500字5篇
尽管现在也有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但大多数人的心里还是固执地认为,不管年味浓也好淡也罢,这个节日还是要最热认真的对待,春节是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对这个节日就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过年一瞬作文5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过年一瞬作文500字1
【味道】
元旦放假前夕,母亲打电话问我回家想吃什么饭,好提前准备。最近我和儿子又开始想吃母亲做的藕盒了,于是给母亲提议回家炸藕盒。母亲在电话里笑问:“你娘俩这是都想过年了?”一句笑语勾起了我对往日过年的回忆。
七十年代出生的我,生长在物质生活不够富裕的农村。一年到头吃肉的次数屈指可数;哪怕是一个鸡蛋也要被列入家庭日常生活收入。在那些漫长的等待春节到来的岁月里,我感觉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
进入腊月的农村一天天有了年的味道:“小孩,小孩, 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八粥腊八蒜,吃完粘糕就过年”。腊月初七的晚上,母亲就开始吩咐我和哥哥剥蒜,然后洗净晾干备用。腊月初八早晨起来,母亲就把蒜放进两个干净的大玻璃瓶子里装满,倒入提前买好的临清济美酱园的醋,然后封好瓶口;等到二十几天后过年的时候,再拿出瓶子倒出碧绿的酸中带辣的腊八蒜就着吃饺子,那滋味美得很!
当然腊八粥更是小孩子腊月初八那天必不可少的重要期待。那个年代尚未有罐装的八宝粥普及,家家户户都是自己配料熬制的。母亲总是会提前预备好花生、红枣、黄豆、绿豆、红豆、大米、小米、冰糖等物品,在前一天晚上洗净泡好,第二天早上在地锅中放入物料加水烧开再转入小火慢慢熬煮,等到睡梦中的我被甜甜的味道唤醒,粥已经黏软香甜可口了。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在农村人的传统习俗里,灶王爷的地位仅次于老天爷,一家人的吃喝全得靠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呢!所以怎么能让灶王爷对自家的糗事闭口不言,那就蒸黏糕糊住灶王爷的嘴吧。一般而言,普通人家都会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蒸黏糕和花糕,借取降吉祥和步步高之寓意。对老天爷和灶王爷无比虔诚的母亲,当然也不会例外。她总会提前很多天就准备好红枣、黏米面等物品,直到二十三这天拿出来,和面、发面、蒸枣一系列程序,然后蒸一锅粘糕再蒸一锅花糕。黏软的粘糕只有一个样式,而贵气的花糕则花式繁多。我对粘糕或花糕的制做过程不感兴趣,唯一感兴趣的是浓郁枣香对我胃口的诱惑。
八十年代的农村经济尚不发达,没有超市、商场之类的综合性店铺,不像现在:基本上可以随时买到你想要的任何食物。母亲会在小年过后的几天里蒸好几锅馒头和包子,放置在屋外的搪瓷缸内,预备着年后的亲戚朋友来家里串门的时候吃。在那些我一觉醒来的深夜,总是看到母亲里里外外忙活,桌子上放着雾气氤氲着的馒头和包子......那些麦香浓郁的气味刺激着我的味觉,甚至于现在的梦中都能清晰地感知。
小时候我的最爱除了八宝粥就是藕盒了。所以我最喜欢的是腊月二十八的早晨,每年都是等我起床的时候,母亲已经把炸藕盒的面糊和好,藕片切好,葱姜芫荽肉剁碎备齐了。母亲把调制好的肉馅均匀地夹到每一个藕盒(底部相连的两薄片藕)中,我则把母亲夹好的藕盒次第放入面糊盆中,父亲再用筷子把藕盒放到油锅里炸,哥哥负责烧火。藕盒炸好一大碗的时候,我们全家就开启了边吃边炸的模式。等到外酥里嫩馅香的藕盒全部炸完,全家四口人个个嘴角流油,早饭和中饭合二为一了。
在那些等待春节的日子里,勤劳能干的母亲总会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给我的味蕾制造出一些惊喜。其中母亲的炸饼也是我的味觉小主。还记得第一次吃炸饼,应该是我在镇小学上五年级的冬天。有一天中午放学回家,母亲正在和面揉馒头。我跟母亲说,下午要考试,现在蒸馒头等馒头熟了再吃,时间紧张恐怕会迟到了……母亲说:“天冷了,发面开得慢。妮儿不怕,我不会让你饿着肚子去考试。”说着话,母亲在炉子上放锅倒油,然后把蒸馒头的面重新揉成一大团,再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圆形厚片,在上面撒上一些葱花、花椒面、盐,再倒上几滴香油搅拌并涂抹均匀,把圆形面一点点卷起来再用刀切成馒头大小的小块,揉搓成圆团再擀成一个个碗口大小的薄饼。等锅里的油开始沸腾的时候,母亲将小饼放进锅里,那饼在热油的激发下瞬间膨胀起来,两面各鼓起一个金黄的大包,从裂口处滋滋滋地冒着热气……我在旁边看得口水都要流下了。母亲用筷子夹起一个小饼放在盘子里递给我,嘱咐我小心烫嘴,我接过盘子用筷子夹起炸饼一口咬下去,酥脆的外皮和葱香的饼芯完美融为一体,好吃到眉毛都要飞起来了。
时隔经年,不惑之年的我也已经为人妻人母。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想吃的东西随时可以买到吃到。偶尔我也会带着儿子去餐馆大快朵颐或者心血来潮做些“色香味俱全”的饭菜以期树立贤妻良母的高大形象。可是,再高级的酒店大厨,再色香味俱全的食品,都无法让我品尝到往日母亲做出的食物味道……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悟出:母亲腌制的腊八蒜、熬制的八宝粥、蒸的馒头、黏糕、花糕、包的包子、炸的藕盒和油饼,那些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那些食物寄存着我童年的美好时光,是独有的年代味道,是记忆深处留存的年的味道,家的味道,爱的味道!
过年一瞬作文500字2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线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春佳节,比如舞龙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亦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在这小小的春联。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古时后,人们把这叫做除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直到深夜。
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绕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听着窗外一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激动的是长辈会发期待已久的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崇钱”因为岁与崇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崇,让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大年。
过年了,肯定少不了走亲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气氛一直要持续到五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
过年一瞬作文500字3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们全家来到了千岛湖的“森林氧吧”玩。“森林氧吧”得名于这座山被茂密的森林覆盖着,这里的森林所释放出的氧气浓度很高,就像一个充满氧气的绿色大房子。
一路向上走,我看到了很多品种的树木:有一种树叫“蚊母”,它属于金缕梅科,有隔音、放尘的功能;有“乌药”,它属于樟科,是治胃病的良药;有“甜槠”,是亮斗科,经常被用来制造枕木;还有“浙江樟”,它也是樟科,它的树皮和枝皮能作中药中的香桂皮……
沿途还有许多介绍森林小知识的木牌,通过这些木牌我了解到:森林具有制造氧气、过滤灰尘、杀灭细菌、消除噪音的作用,此外,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护沙,调节气候等方面作用也非常大。不止如此,这些树木所产生的负离子对于一些疾病的辅助治疗也很有帮助,如神经疾病、呼吸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疾病、皮肤疾病等,还对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有着抑制作用。
爬到山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滑草。就是人坐在一个像小船一样的小斗里,从一条一人宽的坡道向下滑下去。我们一个接一个地滑了下去。坡道虽然只有一百二十米长,但是滑下去的速度越来越快,身旁只能听到呼呼的风声,非常刺激。眼看快到尽头了,速度却丝毫没有慢下来,我真担心会不会飞出去呢!可到了下面,由于地面地毯的摩擦力,小斗奇迹般地停了下来,真是虚惊一场。等妈妈滑下来之后,我发现她双腿发软,脸色苍白,吓得话也说不出来了,老妈竟然比我还胆小呢!
今天的新年登高,我们不仅呼吸了清新的空气,锻炼了身体,还增长了不少的知识,真是有意义的一天,这个新年我过得很开心。
过年一瞬作文500字4
春节是团圆,是放长假给我们休息,是亲朋好友欢聚的快乐日子。
在这快乐的日子里,家家户户贴起了红红的春联,挂起了火红的大灯笼。大人们忙着包饺子,做年夜饭。小孩子们正忙着放鞭炮,做游戏。吃过年夜饭,鞭炮就像停不住嘴巴,噼里吧啦的响个不停。烟花也来凑热闹,看!那绚丽的色彩在天空绽放,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一朵朵妖艳的花儿争相开放,还有的像一颗颗流星从天而降,把天空装扮得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五彩缤纷的“花儿”’正在争奇斗艳呢!真让我大开眼界,我想:除夕夜应该是烟花的舞会吧。
大年初一,我早早的起了床,穿上美丽的新衣,跟爸爸一起去拜年。我们走了东家又去西家,到处说着吉祥话,祝福语。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夸我是一个漂亮懂事的孩子,糖果一把又一把地往我口袋里塞,我觉得我都能开个糖果店啦。
到了亲戚家,好多的长辈又塞给我一个个红包,我心里偷着乐:我可以买好多好吃的了,好玩的了…可这个时候妈妈却苦恼了,最后为了避免我们收红包,妈妈不让我们下车,把我们藏在了车上,也不带我们去拜年了。“妈妈真坏,让我损失了一大笔零花钱。”我心里伤心地想着。
在这新年里,到处喜气洋洋,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看!他们有的烤着火,吃着零食聊着天,有的在打麻将,还有的在“牛牛”…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啦!最兴奋的就属于我们小孩啦,终于没有人有时间“控制”我们啦。“嗯,这个好吃。嗯,这个电视好看。嗯,这个游戏真好玩…”看,过春节多好啊!我喜欢过春节!
过年一瞬作文500字5
爆竹响,新气象;贴对联,求团圆,烟花佳肴度除夕。
——题记
年味,是那从远处升起的炊烟,萦绕在心头,久久盘旋。
夜幕将至,火焰般的残云被点点星光吞噬。远处的炊烟像轻柔的白色的旗帜,呼唤着归乡的游子。木椅子上的老人,脸上写满了沧桑,充满着期待。
“外婆!”那是小女孩清脆的声音,回应的是老人那一脸绽放的笑容,笑容里藏着慈爱,藏着温情。
屋里,一听到动静,梳妆整齐的表妹们便纷纷从房间里探出来,见到女孩,她们兴奋得像只麻雀,互相拥抱着对方,叽叽喳喳地聊起了新年的八卦,时时传出阵阵笑声。半年不见,女孩长高了不少,却依然是他们最爱的大姐姐。
除夕,那笑声伴着厨房里传出的锅铲起落声,似乎尾随着那细长的炊烟,窜出屋子,渐渐远去。厨房关不住那诱人的香气,菜香四处弥漫,路过的猫狗也在屋外久久徘徊。
夜幕终究是降了下来,热闹的村庄却是灯火阑珊,点亮了村庄,也染红了天幕。
等待已久的年夜饭终于开席了,一盘又一盘荤菜、素菜端上了饭桌,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分放着碗筷,父辈们拿出了珍藏已久的酒水,顿时屋里弥漫着酒香、菜香。孩子们也不甘落后,找来杯子,倒满饮料,豪爽起来。
外婆,端端正正地坐在首席,大人小孩一个个都向外婆举起了杯子,杯子里盛满了美好的祝福。妈妈,总是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往外婆的碗里夹菜,直到碗里再也盛不下为止。外婆那满脸的皱纹,舒展再舒展,那是幸福在流淌、在凝聚、在绽放……
觥筹交错间,彼此在述说着半年来的生活故事;欢声笑语中,关注的是那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女人们唠叨唠叨家常,总有讲不完的生活戏曲,道不完的平常琐事。年夜饭在这热闹的除夕夜拉得老长、老长……
“你们看,烟花!”在一个孩子的惊讶声中,远方的夜空上绽放出一朵朵的美丽的烟花,随后是一声声巨响。孩子们赶忙拿出各自的烟花、炮仗,奔跑出去。或观赏烟花,或燃放烟花。不放心的大人们,也都走出屋子,久久地望着远处的星空,还有那朵朵绽放的烟花。很多年以前,也许他们也像现在的孩子一样,争抢着烟花、炮竹。
一样的除夕夜晚,一样的烟花炮竹,只是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心情!